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38918
大小:4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高考地理能力考核解读及备考建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高考地理能力考核解读及备考建议选编:汤国荣一、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及考查意图;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进行分析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信息,形成综合性信息解读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审题过程的要求,题干中蕴含着设问的要求、解题的思路、答题的提示、思考的线索。具体要求是:能够从题目中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要从题干中获取的信息主要是:空间信息、时间信息、人地关系等。2.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调动和运用知识是解题过程的要求,具体有: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地理图表数据等)解答问题。3.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达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解释;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完整的描述和阐释。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是答题过程总的要求,具体要求是: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原理与规律的要点;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达清晰、逻辑严密;综合创新地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是对答题的更高要求,具体要求是: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2.地理学科的考核目标与能力要求地理事实的识记,地理概念的理解,地理原理的应用,地理图象的判读,区域特征的掌握,地理信息的提取,地理规律的总结,地理事物的概括,地理资料的分析,地理现象的描述。知识类型能力要求与思维方法主要内容地理事实识记、空间定位地理名称、数据、时事地理概念理解、区分、运用一般概念、特殊概念与集合概念地理区域综合特征、类比差异中国与世界分区及国家地理图像判读、绘制、分析、比较分布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等地理事物描述、理解、概括、分析空间结构联系、发展变化国情国策知国情、懂国策、明法规国土开发与整治地理原理理解、推导、说明、印证成因原理、结构原理、变化规律、运动规律分布规律等地理信息提取、判断、解读、反思图像、文字、数据 地理现象比较、分析、评价、联系理论、说明问题天气、气候、昼夜季节地理术语运用准确、条理清晰文字表述、语言表达3.临场能力要求对新问题的心态稳定、迅速联想、及时应变能力;对新知识的举一反三、联系迁移能力;独立编制答案、文字准确、条理清晰的表述能力。二、高考试题走向1.命题的指导思想(1)考试的性质与目的所决定(选拔性考试),符合时代发展的社会需求(综合性能力型)。(2)过去:知识立意为主导,记教材,以考核知识记忆与理解的数量为主。今日:能力立意为主导,用教材,以考核知识理解与运用的质量为主。(3)能力需求——高中生具备的能力、高校生需要的能力、纸笔测试能够测到的能力。2.地理学科命题思路及变化(1)命题思路:知识抽样——全面复习,要分清主次;能力覆盖——空间定位、逻辑推理、联系迁移以及临场的应变能力等;图像承载——注重各种新图的判读要领与分析思路;重在过程——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比较归纳等思维过程;立意深刻——关注与当前热点联系的隐性信息;情境新颖——具备迅速理解试题中虚拟情境的能力。(2)地理学科命题的变化:①图示语言丰富,自然地理比重大;②区域地理不受“中国”、“世界”范畴所局限;③理性思维与思考过程的增强;④注重理论的探究与结论的表达;⑤实际联系理论;⑥古今中外时空转换综合度提高。3.试题设计要求——公平、真实、可信、可靠、有效(1)课程要求——公民必备;高考要求——能进入高校学习必备的智慧。(2)难度——0.5~0.6为区分考生的最佳值。(3)稳中有变,有新意,保持题型、难度、赋分等基本稳定,避免大起大落:稳(考纲“稳定”、连续性、稳定性、目标要求、分值比例、题型结构);新(试题“保鲜”、原创性、有变化、有新意、选材及设问角度新)。4.试题设计趋势(1)知识重组的线索会有所更新。近年试题陌生度高,突出能力考查,反映了向新课标靠拢的意向,新课标考纲的精神正逐渐渗透在原大纲命题的思想中,重视思维过程,突出能力考查;突出体现在对知识重组的线索和过去有明显不同。(2)选材切入的角度会更加新颖。近年的命题原创性明显,都是首次在考场上见面的材料,体现了公正与公平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试题的选材、切入点的角度,也会更加新颖,体现原创性。(3)情境设置的思路会更加独特。近年试卷中创新性明显,有一些新的情境设计,新的知识组合;可见命题思路中通过选材和情境设置,力求体现“稳中求新”。(4)考查能力的设问会更加开放。近年试题的立意、情境都有新的构思,因而设问的角度新,创意也新,更加开放,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根据“提供资料、设置情境、考查能力”的命题形式,更重视临场独立编制答案,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图像呈现的形式会有所创新。近年的试题具有一定难度,体现了选拔功能。尤其在图像方面有所创新,对于各种图像的识别、判读与分析,对于教材以外新图的辨认和理解能力,空间思维与想象能力,值得在复习过程中予以足够的重视。 (6)过度抽象的构思会有所缓解。近年个别试题的构思过于抽象,会造成追求偏、难、怪题的错误导向,这不符合地理试题特点;高质量的题不一定是难题,而应该是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7)区域发展的内容会有所增强。近年的试题区域发展的内容有所增强,值得关注。地理实际问题或时政问题只能作为命题的切入点,并不会考查问题本身,常常以这些新问题引入,作为情境设置的背景,主要还在于考查地理原理或地理规律的应用,用以解释或说明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形成,涉及区域地理的要考查该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人文活动等。地理知识联系广泛,需要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各种地理事象的具体表现。三、二轮复习备考建议1.强调各单元知识结构,加强知识间内在联系。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复习时,一定要建立起知识网络。例如,复习“气候”时,我们可以从气候的四大因子:气温、降水、气压和风展开联想。使高、初中地理结合起来,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可能拓展其外延,尽量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这样,知识才能转化成能力。2.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注重综合复习。能力目标是通过教学中的学法来完成的,考前这一段时间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复习方法,指导他们自己整理出基础知识,总结出知识规律,构建知识网络。在专题复习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复习,因为综合复习具有逻辑性强、复习的知识面广、学生思维训练多等特点。在综合复习方面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寻找资料和素材,引导学生思考,诱导学生分析解答问题。可以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综合分析,也可以对区域地理中的某一个热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某一个区域时,一般包括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工业。对一个问题一个区域是否分析得完整,可对照以上几方面检查,并引导学生寻找思维线索,设计出综合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具备积极有效的思维。进而学会思考,学会运用知识,逐步形成综合能力。3.进行专题训练,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复习,可以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更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知识重组专题:地理事象的水平分布;地理事象的垂直分布;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物质运动的规律联系;区位因素的分析布局;地域联系的方式途径;资源能源的分布调配;自然灾害的危害防御;环境问题的影响防治。方法技能专题:地理计算的技能;等值线图的判读;统计图表的分析;区域特征的归纳;区域差异的比较;国土整治的措施;旅游景观的赏析。解题指导专题:地理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地理规律的提炼与迁移;地理原理的归纳与演绎;空间位置的确定与联想;试题信息的提取与认定;思维过程的环节与线索;地理事象的阐释与表述;考试临场的心态与策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