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赫而寂寥的国学大师:陈寅恪

显赫而寂寥的国学大师:陈寅恪

ID:38038197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5

显赫而寂寥的国学大师:陈寅恪_第1页
显赫而寂寥的国学大师:陈寅恪_第2页
显赫而寂寥的国学大师:陈寅恪_第3页
显赫而寂寥的国学大师:陈寅恪_第4页
显赫而寂寥的国学大师:陈寅恪_第5页
资源描述:

《显赫而寂寥的国学大师:陈寅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采菊—陈寅恪解说:陈寅恪(1890-1969)中国现代最富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 语言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清华大学中文 历史 哲学三系合聘教授被称为“旷世奇才”“教授的教授”曾子墨:没有俗世声名也不像梁启超、胡适、冯友兰等家喻户晓,陈寅恪的一生显赫而寂寥,吴宓在《吴宓文集》里回忆说,宓于民国八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得识陈寅恪,惊其博学、服其卓识,驰书国内友人谓,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寅恪虽系吾友而实吾师。就是这样一个“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1925年走进了美丽的清华园。解说:1925年清华发生了一件对中国学术影响深远的大事,成立了清

2、华国学研究院,研究院的宗旨是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整理国故,培养以著述为毕生事业的国学人才。张国刚(清华大学教授):清华是个留美预备学校,留美预备学校来办国学院,这本身就是吸收西学来建设自己的文化。解说:新成立的国学研究院有四大导师,第一位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第二位是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著述等身的梁启超,第三位是从哈佛大学回来的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三位导师性格各异,但都大名鼎鼎。四大导师中陈寅恪最晚到校,而且在当时并不出名。陈寅恪出任研究院的导师,一说是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推荐,还有一说是梁启超提名的,据说梁启超为了推荐陈寅恪,还曾与清华校长有过一番舌战。陈寅恪一无大部头的著

3、作,二无博士学位,校长说国学研究院的导师怎么能连这些都没有呢?黄延复(清华大学校史专家):他的意思就是说,清华聘教授国学研究院的教授,怎么能连个著作都没有,连个学衔都没有呢?梁启超先生说,没有学术学衔没有著作,就不能当国学院的教授啊?他说我梁启超虽然是著作等身,但是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解说:1926年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接到国学院导师的聘书,这一年他刚满36岁,师生们惊叹陈寅恪的博学,他在课堂上讲授的学问贯通中西,他在课余分析各国文字的演变,竟把葡萄酒原产何地,流传何处的脉络给学生讲述的一清二楚。他上课时清华的教授们也常来听,后来有人称他为“活字典”,也

4、有人称他是“教授的教授”。黄延复:当时冯先生大学者,名气那比陈先生要响亮得多,冯先生老是在陈先生面前必恭必敬的,陈先生就跟他讲,他在那一方面点头,一方面好像还有很多的体会,当时学生就感觉到,说凭着冯先生那样一个堂堂的文学院长,那在陈先生面前,那都是好像以学生自居吧。解说:早年的湖南原本是保守闭塞之地,在洋务运动中突然开风气之先,兴学、办报、开矿、建工厂,这得益于当时的湖南巡抚陈宝箴,陈宝箴有个助手,也就是他的儿子陈三立,父子俩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朝廷革职、永不叙用,原因是他们在湖南率先变法,陈寅恪就是这陈家的第三代,这一年他9岁。家国大难之后,陈宝箴携家带口回到了江西老家,陈三立

5、索性专注于诗歌创作。“凭栏一片风云气,来作神州袖手人”这个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显赫门庭,走向了与传统仕宦截然不同的结局,父亲陈三立不要孩子硬科考、求功名,在陈寅恪13岁时,就把他和哥哥送去了日本,自小博闻强记,打下坚实旧学基础的陈寅恪,因此并行不悖地接受了西方文化,后来陈寅恪因病从日本回国,考入复旦公学,这是上海的一所新式学堂,相当于现在的高中。陈寅恪成绩优秀,掌握了德语、法语,1909年陈寅恪毕业,他带着复旦公学的文凭登上了去西洋的轮船,这是他平生唯一一张文凭,父亲陈三立赶到上海送别陈寅恪,他把父辈两代人变法图强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陈寅恪辗转游学13年,从德国到瑞士后又去法国、

6、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他学物理、数学,也读《资本论》13年里他总共学习了梵文、印地文、希伯来文等22种语言。张国刚:陈寅恪他在德国的资料很少,为什么资料很少?因为他都没要学分,人家上课他跑去听,听了做笔记,他自己注册是印度学系他就在那读书啊,没事去听课啊,完全是一种文人求学,有点像游学一样,中国传统的游学。吴学昭(吴宓之女):他前后在国外学习18年,我父亲常说他和唐僧玄奘是一样,留学的时间。他就是深究各种的古文字,东方的各国的文字他基本上都通。所以他研究这方面的史学,他有独到的方便之处,所以我父亲常说,他走了五大洲,结交了认识了很多人士,但是他感觉到最大的学问最钦服的是陈寅恪。解

7、说:陈寅恪说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个具体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不求博士文凭的陈寅恪,却形成了自己宽阔的学术视野,他一心向西学。但没有想到的是,他从西方带回来的竟是东方学。张国刚:五四以后到西方去留学,他们感受到一种是什么呢?感受到一种中国文化在国际地位很大提高,跟现实当中中国的地位低完全相反,跟国内批判传统文化,打倒孔家店完全不一样的反差。解说:陈寅恪后来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应吸收外来输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就是从这样一种感受作为出发点的。曾子墨:19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