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36722
大小:2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4
《晕轮效应-家长谨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第三,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对待“晕轮效应”呢?一、精心保护教师、家长在孩子心目中形成的“晕轮”,确保他们的威信。一位很有名望的植物学家的儿子,拿着一株小草去问他的老师,想知道这是怎样一种小草。那位教师不清楚,便谦和地对这位学生说:
2、“你爸爸是很有学问的植物学家,回去问问他吧,我也很想知道这种小草的秘密呢!”第二天,这位学生拿着小草到学校再次对老师说:“我爸爸说他不太清楚小草的名字。他说您一定知道,可能一时忘了,让我再向您请教。”说完便将爸爸写的一封信递给老师。老师拆开一看,信中详细写着有关这株小草的名称、特征的说明。信的最后一句话是:“老师,这个问题您给孩子解答更为恰当。”这位植物学家特别注意维护教师的威信,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既帮助教师回答了孩子的提问,又不给孩子留下“老师不如我爸爸”的印象,从而避免了孩子今后在接受教师教育时产生负效应。因为,孩子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书育人的效果才会好,
3、教师才会乐教,学生也才会乐学。如果不注意维护教师的威信,树立教师的形象,自己的孩子在接受教师教育时便可能产生负效应,不听老师的话,不做作业,甚至逃学、出走,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作为孩子的家长,父母、爷爷奶奶之间也应如此,彼此维护对方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这样才能保证家庭教育有效进行。当然,对于家长而言,要在孩子中树立威信确非易事,这就要求家长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一个德高、学博的良好形象。试想一位家长自己污言秽语,却要求孩子谈吐儒雅,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家长,首先要以德服人,还要以才服人,如果
4、你言行高雅、处事公正,又学识渊博,孩子“问不倒”,让孩子真正从心底里佩服你,那么你的教育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则不从”。越是有威信的家长,其言行给孩子的影响越大。“威信”是对家长的名望、声誉、学识的敬服和敬佩,一定意义上它是对家长说的话不须证明的一种信服。二、要全面了解孩子,全面关心孩子,切忌“一叶障目”。当前,无论是学校、社会还是家庭,都存在一种以分数论“英雄”的错误倾向。考试分数高,便是“学习好”;学习好,便是一切都好。在这种观念引导下,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往往忽略对孩子道德品质成长的关注;只督促孩子读书、写作业,忽视孩子生
5、活能力的培养和对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而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其中又不乏“优秀学生”堕落为罪犯的。究其原因。除了社会形形色色的诱惑,家庭教育的“智育第一”、“应试第一”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只要你认真学习,其他都不用你操心”,这是许多家长的共识。在这样的家教下,许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湖北华容县神童魏永康,13岁考上重点大学,17岁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3年后,他却因生活不能自理被中科院劝退回家。魏永康刚生下来两三个月时,母亲曾学梅就教儿子识字
6、,4岁时,他基本学完初中阶段的课程,后来连小学也只读了二年级和六年级。8岁连跳几级进入县属重点中学。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上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 母亲曾学梅将所有家务活都包下了,包括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读高中时,曾学梅还给他喂饭;上大学期间,仍形影不离陪在儿子的左右,甚至帮他洗头。 魏永康在智力上是个“高能儿”,在与同学交往上却是个“低能儿”。他从不和同学交往,看书看累了就一个人在教室里跑跑。经常有同学欺负他,前面踢他一脚,后面踢他一脚。有一次,老师没来上课,一个同学就让他就给老师打电话,告诉他老师的电话号码是“119”,结果把
7、火警招来了。2000年4月,从未离开过母亲半步的魏永康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执意不要母亲陪读,独自去北京读中科院硕博连读。可是离开母亲照料,他竟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连穿衣吃饭都需要教授提醒,冬天不知道给自己多加件衣服,甚至赤脚走路。有一年冬天,他竟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去天安门逛了一圈,周围的游客像看怪物一样使劲盯着他看。由于只埋头读书不与人交往,计算机考试时间改变了他浑然不知;连硕士毕业论文提交的时间他都错过了。2003年8月,已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收到中科院给他的一张“肄业通知书”,让他在上面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