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31726
大小:3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3
《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临高中学 语文组 陈彪 摘要:朗读,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朗读,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朗读,能诱发联想与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美好的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朗读训练,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习惯。关键词:朗读途径习惯素养一、朗读是获得知识的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古人读书的深刻感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且强调“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加积累
2、,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著名古典文学专家程千帆先生也说:“朗读和背诵名篇非常重要”。《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提出:“朗诵小说和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内容和情感”,这些要求揭示了朗读重大的意义。《语文新课程——理念与实施》强调“重视文言文的诵读和背诵”,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名篇。”并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习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说,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
3、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朗读这些名诗美词,学生就会因杜甫的忧国忧民而落泪,凭苏轼的旷达怀远而慰藉,为李白的豪迈奔放而高歌。朗读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语言、探索文学艺术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重视朗读训练,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二、朗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6学生的语文素养包含语言文字的运用,联想与想象力的发挥,语言知识的积累,也包含审美情趣,道德情操等内涵。朗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用重大。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离骚》、《唐诗》、《宋词》到现、当代诗歌,
4、丰富多彩的诗篇,成为我们学习语言文学的重要资源,下面我以诗歌教学为例来谈谈朗读的作用:第一、加强朗读训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1)朗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诗歌有“建筑美”、“音乐美”、“舞蹈美”,诗歌有诗情、诗意、诗韵、诗味,所以,学习诗歌的重要手段是朗读,读出节奏美,读出情感美,读出韵味美,才能品味出诗歌的意境美,体会到诗歌的主题美。这样,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是个关键,首先,教师要做好朗读示范,或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跟着老师或舒美的乐声中轻声朗读,反复诵读,慢慢品味诗作的韵味;其次,给学生作朗读技巧指导。“文似看山不喜平”,不论古典诗歌还
5、是现代诗歌都喜欢“不平”,在声韵方面追求抑扬顿挫,通过停顿、延长、重音、轻声、儿化、语速、声调等方面来体现诗歌的“音乐美”。教师要理论上指导,使学生对诗歌的声律有所了解。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xi),水面初平/云脚/低(di)。几处早莺/争/暖树(shu),谁家新燕/啄/新泥(ni)。乱花/渐欲/迷/人眼(yan),浅草/才能/没/马蹄(ti)。最爱湖东/行不足(zu),绿杨阴里/白沙堤(di)。这是一首平仄协调(运用平起平收式,首句入韵),押韵整齐(一、二、四、六、八句押‘i’韵)格律诗,语速舒缓,声调抑扬。在理论指导后,教师可范读或利用多媒体设
6、备,播放舒缓优美的旋律,展放西湖美丽的风景画面,营造一种艺术氛围,让学生反复朗读诗作,在反复朗读中,他们就会慢慢地进入诗境,置身西子湖美丽的怀抱中,领会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和新奇的意境,品味到隽永的诗味。这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同学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心灵的净化,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不能不被激发。(2)朗读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朗读训练,还能让学生读出语感,领会主旨,品味词语精妙,悟出章法机巧,积累词汇名句,锻炼说话胆量,提高写作水平。在《钱塘湖春行》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体味到这一点:“孤山寺北/贾亭/西(xi),水面初平/云脚/低(di)。”反复的朗读训练,学生自然会明白,首联
7、为什么从“孤山”写起?因为,“孤山”是西湖的名胜之一,峰峦丛立,绿树掩映,游人云集,同时,把一座突兀的“孤山”横亘在读者面前造成一种壮美的声势,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水面初平/云脚/低(di)”的“初平”6,以静制动,反复朗读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春回大地,湖面初涨,碧绿的湖水,波光粼粼,多姿的彩云,舒卷飘逸,精妙简洁的语言把人带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艺术境界之中;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shu),谁家新燕/啄/新泥(ni)”的“争”、“啄”,还有“几处”“早莺”,“谁家”“新燕”,在品读中感受到早春莺歌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