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静教育

浅谈安静教育

ID:38030698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3

浅谈安静教育_第1页
浅谈安静教育_第2页
浅谈安静教育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安静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安静教育——哈佛大学开放课的感想摘要:新课程理念正在植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外显于课堂。课堂日益呈现出热闹的景象。但是华丽的背后,却让人看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课堂过分追求形式,变得肤浅与浮躁。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室里的寂静,说明学生正在深入思考,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所以在课堂追求活跃的同时,也要注意“安静”给学生们带来的意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关键词:安静课堂教学思考本人很喜欢哈佛大学的公开课,最青睐的是塔尔博士主讲的“幸福课”。在哈佛学生中塔尔博士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学生们的爱戴与敬仰,被誉为“最受欢迎讲师”和“人生导师”。在听哈佛大学幸福课的第

2、一课时,我就有很多有关教学的收益和感触,例如“主动笔记与被动笔记有两方面的不同,首先,这门课是关于如何改变的生活的,我不会仅为学术之美而教授课,虽然这一领域的确有许多学术之美,所以发现可以实际运用的,就写下来。第二个原因,你会记住更多,主动参与集中注意,更好地理解材料,而不是被动作笔记。”这在我们教学实践中很容易会被忽视的,但是最让我深思的是塔尔博士提出的“time-ins”(练习时间,即课堂上的安静时刻)。塔尔博士所说的“练习时间”不是“休息时间”,类似休息时间,这段时间教师会停止课程,让学生进行内省,也就是课堂上的安静时刻,课堂会暂停一两分钟,学生思

3、考一下之前讨论的内容,或者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随着我们国家新课改的日益深入,课堂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为了体现新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但我们切不可注重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该关注学生思维状态的进入,所以要给予学生一片自己的思维天空,给予学生安静的时间。塔尔博士教育我们要学会“享受安静”。他介绍了麻省理工大学两位教授DavidFostert和MatthewWilson的研究,证明了“安静”的重要性。他们观察两组小白鼠,将它们反复放入迷宫中,然后在其入迷宫之前及出迷宫后扫描其大脑,研究其学习方式。结果证实:当某种经历正在

4、进行时,比如说,当老鼠在迷宫中时,真正的学习阶段是当你尝试分辨什么才是重要的,应该保留什么舍弃什么。这些是发生在安静的自省之后。他们的实验表明:那些反复不停的被放入迷宫的白鼠学习速度远远不及那些进入一次迷宫,出来后休息一段时间享受安静之后再重复的白鼠快。同样适用于人类,重复可能形成一种基本的学习记忆机制,包括学习,理解,记忆及保留。当我们思考时,当我们重温时,更容易保留及记忆之前的经历。所以安静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美国教育家ParkerPalmer在《教学的勇气》的一本书中说到:“语言并不是教学的唯一媒介;安静同样可以进行教育。安静让我们有机会反省我们所说

5、所闻。在真正的教学中,安静能为学生进行内省提供可靠的环境,是一种最深层次的学习媒介。”有位教育家也曾说过:“教室里的寂静,说明学生正在深入思考,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知识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观察现象,分清矛盾的主次,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由生动的具体到科学的抽象等一系列的思维加工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静静地体悟,然后把所学的知识纳入已有的知

6、识结构中去,通过对已有知识结构的调整,重新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以便于回忆、再现和提取。由于重温,更容易保留及记忆之前的经历,教师可以在安静之后,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刚刚所学知识,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知识结构是不同的,所以当学生以自己的语言而不是复读教师语录来描述问题时,表示这个知识点已经被学生理解掌握。在后现代教育理论中,把“课程”理解为“学习过程”,“课程不再是跑道,而为跑的过程”。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才是我们的方向。课堂教学必须围绕“三位一体”的目标,即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7、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所以课堂要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要让学生真正积极地投入学习过程,思维产生碰撞,情感得到交流,让学生有安静思维的机会,“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享受安静”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参考文献:1、[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宇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2、[美]帕克·J·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吴国珍、余巍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M]

8、,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