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25455
大小:18.4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3
《《走进丽江》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走进丽江》教学设计一、课标相关要求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 2、“本册教材说明”中讲到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指导和训练,一定要多读少讲,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习读书,学会读书。 基于以上两点要求,以及学生通过前一课《
2、桂林山水》的学习,对写景文章的学法已有大概印象,所以教学《走进丽江》时,把“读中领悟,自主探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尽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教师仅仅做个引领者;教学中做到多读少讲,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注意将朗读、思考、交流贯穿始终,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和借助课件(丽江美景图片)等,让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美丽,体验作者喜爱丽江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走进丽江》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的是我国云南丽江古城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3、。 课文先总说“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这句话统领全文;接下来,分别写到丽江的历史地位、古城街道、精巧布局、玉龙雪山等景色的“美丽”和“神奇”之处;接着简要介绍丽江的其他景观:虎跳峡、万里长江第一湾、三江并流奇观、泸沽湖及神秘的摩梭人、香格里拉……处处都显得那么神奇,充满了魅力;最后写作者陶醉于月色溶溶下的古城景色。 全文的重点就在“美丽”与“神奇”两个词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首先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总结出丽江留给他们的印象-美丽、神奇;让学生带着这两个词,找出文中能够表现出美丽、神奇的地方(句子、段落)。为
4、了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和感知丽江的神奇美丽,我在网上下载了许多关于课文内容的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图文对照,让学生更加易于理解重点句子和段落。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先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初读课文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丽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并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并让学生把主要描写的两个景点用书上的句子连起来,这样让学生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时,我注意将朗读、思考、交流贯穿始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体验作者喜爱丽江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
5、标: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深入探究课文内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细读重点句子和段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2、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四)教材课型、课时 讲读课一课时 三、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准备 学生:读熟课文,识记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教师: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
6、与学法设计 教法:精讲点拨、启发与讨论 学法:自主探究、读中领悟、交流讨论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也称为姑苏)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水城。在我国云南省西北部,距离昆明市六百余公里,有一座高原上的姑苏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记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就是云南的丽江。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丽江,领略那独特的风光。(板书课题:走进丽江)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俗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迅
7、速默读课文,看看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2、围绕着神奇而美丽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哪两个景点?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然后了解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 教师简单讲解过渡句,让学生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3、学生汇报,师结合汇报板书。(丽江古城、玉龙雪山) 【设计意图:默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课文通俗易懂,学生有能力“读中领悟,自主探究”,因而尽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
8、主人,教师仅仅做个引领者就可。】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过渡语:我们知道了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