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17629
大小:3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3
《思品课情境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思品课中的情境教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广阔的开放市场,这种大环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想,使其看到自己未来事业的前景。但同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也会在学生的价值取向上发生作用,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方法上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定位,以适应发展变化了的形势的需要。 在这种教学大背景下,我认为适当的运用情境教学模式或许可行。而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通过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教学场景来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把思品课创设情境看作教学
2、设计上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再说知、情、意、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一般地说,“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进四要素统一和谐地发展。 下面我以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做学习的有心人》一课为例,具体说明这一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操作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明确目标5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渗透在人
3、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之中,而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情境教学,只有精心创设情境,才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接受道德形象的熏陶和感染。所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孕育道德情感的土壤。教师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把学生引入情境,导入新课,揭示主题,唤起学生求知欲望,使它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该教学模式特点之一。导入新课方法多种多样,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录音录像或引用名人名言、图片展示、食物演示、谈话激趣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启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如《
4、学习做事有始有终》一课,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新课,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首先展示准备好的食物:铁棒和绣花针,又把《铁棒磨成针》的成语故事做成Flash,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画面中的老婆婆最后有没有把铁棒磨成绣花针?从而揭示课题,引出目标,这样设情导入,目标明确,情境真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展现情境、激情学文、情中悟理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到:“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5、,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使学生如临其境,从形象感知达到抽象理性的顿悟。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诱导学生分辩是非,明白道理,确立正确的道德认识是思想品德课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因此这一环节的教学紧紧的围绕教学目标5,通过具体事例的感知、分析,使学生逐步形成道德认识。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学习课文如激情学文、直观演示、事例分析、行为辨析、录像录音等方法实施教学。 如《学习做事有始有终》一课,运用电教手段,把课文内容制成电脑动画,采用展现情境激情学文,情中悟理的方法,要求学生在看动画的同时思考:登山者、长跑运动员等在困难面前是怎
6、么做的?最后怎样,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给学生思考活动的空间,教师引导点拔,抓住认知目标“这一明理主线,解剖分析,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官能,通过情境的展现,使学生把眼前的实境唤起理念的意境,将学习与体验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从观察、思考的情境中体会到:“坚持”的可贵之处,真正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坚持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这一环节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发挥了电教媒体的特殊功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展现给学生的场景具体、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
7、形成。使情感目标、认知目标、顺利达成。达到情中悟理的教学效果。 三、联系实际、再现情境、情理交融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认识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因此这一环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自觉地参与意识,要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进一步巩固已有认识的同时,强化由接受教育向自我教育扩展。可采用榜样激励、小品表演、投影、录像、现身说法等教学方法,营造与之有关的教学情境,达到情通理达,情理交融,内化行为的目的。5 如《学习做事有始有终》一课,教师把事先调查好的本校学生做事有始有终的实例,制成配乐录音
8、故事,一边播放,一边启发学生思考:(1)做事有始有终有什么好处?(2)做事有始无终有什么害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在结合学生自己的切身体会,这样学生在这种道德情境中,立刻引起情绪反应,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感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