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17613
大小:1.15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3
《我与综合实践共成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员姓名古力巴合吾甫尔培训时间2015年2月1日所属地区乌鲁木齐市所属学校天山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培训级别国培培训项目综合实践活动我与综合实践活动共同成长方面的重大突破,其目的是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它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和老师都在发挥着创新精神,都在活动中寻找到了快乐,同时也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与发展!一、 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综
2、合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从其本质和实际发挥作用的角度看,更主要的是实施过程所凭借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所有内容和所有过程中的主导性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学习和获取知识,能根据自身的水平和需要有选择地学习,能独立自主地参加学习的全过程,会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更体现在不墨守成规、创造性的学习上。在小学阶段,以自主性、差异性、开放性和体验性为主要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有
3、效改变,转变了被动的学习方式和学生成长发展的单一性,丰富了学生成长发展的途径方式与内涵,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切入口和落脚点。问题是研究性学习中教与学的载体,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与教学活动、社会活动及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的课程,有很多切入口可以引发问题,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让小学生做研究并非天方夜潭,但对小学生来说,重要的不是研究成果,而是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研究过程与方法,培养研究的意识及兴趣,并学会获取知识,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
4、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 注重过程与实践,让学生从创新中体验快乐。《纲要》明确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任何课堂教学都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就其性质和容量来说总是有限的。教师要在40分钟内引领学生走出课堂教学的时空,走向无限的课外世界,将课堂教学的有限与无限辩证的统一起来。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⒈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⒉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为学
5、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产生正迁移效应。因此老师一改过去的包办代替的做法,为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促进学生细心观察、潜心思考的积极性。知识的获取不是教师灌输的,而是学生们通过课内与课外知识的巧妙结合,自己获得的。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才能都有重要意义,可谓一举数得。科学的获得要靠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因为智慧和能力是灌输不了的,只有实践才能使学生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⒊培养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21世纪是信息时代,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劳
6、动者来说,他们应当具有通过现代手段取得大量确切数据、索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纲要》就明确指出:“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组织活动之前要对学生进行了解:谁会上网?每次上网多长时间?会不会在网上查阅资料等等。让学生知道获取知识的方法很多,同时教育学生如何做一名文明的上网者。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的核心是创新性思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朱棣文曾说:“科学的最高目标是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因此,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方式、
7、别人忽略的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有一定的创造性。”创新思维的培养重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现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有机的结合。创新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深刻地、高水平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新的学习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教师在活动中经常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头脑风暴又称脑力振荡策略。课堂教学中的头脑风暴游戏是让每位学生针对某一发散性问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产生各种各样的“联想”,从中抽取最佳答案的教学策略。头脑风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8、。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创造性。艾利奥特说:“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践开发的课程领域。它具有开放、自主,动态等特点,没有教材、教法的约束,教师需要根据环境、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选择内容和方法组织活动,它的具体内容是由每一所学校根据实际充分发挥其创造性而确定的,强调“以校为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