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冬病夏治

中医冬病夏治

ID:38014721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2

中医冬病夏治_第1页
中医冬病夏治_第2页
中医冬病夏治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医冬病夏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概念当人体的正气虚弱,阳气不足时所致的患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常常会在寒冷的冬季因感受风寒而诱发或加重,故称“冬病”。当炎热的夏季时这些疾病会不发病或明显减轻,而在此时补充人体的阳气,祛除体内潜伏的寒邪,使机体的脏腑阴阳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故称“夏治”。具体说来,冬病夏治,就是将某些在气候寒冷的冬季易于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冻疮、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痛)在炎热的夏季进行治疗,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疗效的中医治疗方法。此时用药物内服、外敷、薰洗、灸疗、食疗等适当的方法扶养阳气,使自然界的阳气、人体自身的阳气和药物的性能

2、共同发挥作用,以纠正人体阳气虚弱状态,消除体内留伏的痰湿水饮,进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不治已病治未病《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意思是说四季阴阳之气的变化(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是自然界万物生长繁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根本,所以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在春夏两季要特别注意调养自己的阳气,而秋冬两季要特别注意保养自己的阴精,以适应自然界四季阴阳变化的规律。根据阴阳学说,一年的气候变化中的“冬至”与“夏至”是阴阳转化重要转折点。“冬至一阳生”,从“冬至”这一天开始,阳气开始复生,阴气开始消退,自然界的主要表现是黑夜渐

3、少,白昼增多,天气逐渐变暖;“夏至一阴生”,从“夏至”这一天开始,阴气开始复生,阳气开始消退,自然界的主要表现是白昼渐少,黑夜增多,天气逐渐变寒。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一些冬季易发作的疾病多为阳气不足所致的疾病,当寒冷的季节来临,阴寒偏盛的时候发病,所以在夏季阳气升发的时候,应用辛温类的药物增补人体的阳气以祛除阴寒所致的疾病,故能得到较好的疗效。另外,夏季天气炎热,人体的腠理疏松开泄,经络通达便于药物吸收利用,经穴位敷贴等方法可起到“缓治其本”,“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治疗效果。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主要方法是:1.中药内服:即“三伏补”,须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

4、如冬季咳喘气急等病症常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六君子汤以温阳健脾,化饮消痰;遇冷喷嚏、反复感冒等病症常用扶正散、玉屏风散或颗粒以补肺益气,扶正固表;遇凉腹痛便稀等病症常用理中汤或附子理中丸以温运脾阳,燥湿散寒;肾阳不足者可用金匮肾气丸,等等。2.中药外敷:即“三伏贴”,如防治腹痛腹泻常用保健兜肚,或用肉桂、吴茱萸、高良姜、荜茇、丁香等研末敷于神阙的敷脐法;防治咳喘性疾病常用清代张璐《张氏医通》所载的白芥子涂法,取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匀,制成药饼,贴前再取麝香放在药饼中央,于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最好是一天当中阳气最旺的中午)各贴一次,连贴三年或更长时间。每次辨证

5、选取肺俞、膏肓、脾俞、神阙等穴位,贴后保留2小时左右,有灼热疼痛者时间宜短,有微痒舒适感者时间可长。有皮肤起泡者要避免感染,可请医生处理。其他改进的涂法原理与此大致相同。3.针灸:即“三伏针”或“三伏灸”,辨证选取大椎、肺俞、膏肓等穴位进行灸疗或针法,防治关节疼痛、背痛肩痛四肢痛等。4.其他:有药液浸泡防治冻疮,穴位注射防治咳喘,按摩推拿等多种方法。目前,冬病夏治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近年来,也有一些有关应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疗关节炎、冻疮、肩周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的报道,甚至有人提出可以由“冬病夏治”引申到“夏病冬治”、“春病秋治”,希望冬病夏治

6、这一具有中医特色的预防疾病的方法,随着中医现代化的推进进一步发扬光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