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庖丁解牛》习题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庖丁解牛》习题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肩之所倚(yǐ) 莫不中音(zhònɡ)B.砉然向然(xiǎnɡ)技经肯綮(qìnɡ)C.批大郤(xǐ)岁更刀(ɡēnɡ)D.导大窾(kuǎn)发于硎(xínɡ)解析:“郤”应读“xì”。答案:C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导:引导。C.族庖月更刀,折也族:众。D.黫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解析:导:顺着、循着。答案:B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砉然向然B.技盖至此乎C.技经肯綮之未尝D.
2、善刀而藏之解析:A项,“向”通“响”;B项,“盖”通“盍”;D项,“善”通“缮”。答案: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视为止,行为迟B.虽然,每至于族C.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D.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解析:A项,“行为”在文中为两个词,“行”意为“动作”,“为”是介词,意为“由于,因为”;今义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B项,“虽然”在文中是两个词,“虽”意为“虽然”,“然”是代词,意为“这样”;今义为转折连词。C项,“天理”在文中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指天然的道理或伦理道德。答案:D二、课内阅读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庖丁为文惠君
3、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鱣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4、,饡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嘻,善哉!技盖至此乎盖:大概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批:击C.动刀甚微,饡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D.庖丁释刀对曰释:放下解析:“盖”通“盍”,何,怎样。答案:A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庖丁解牛技巧发展的第二阶段:三年后,不再把牛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他对牛的身体结构已完全了解,这反映了他技术的精湛。B.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C.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凡事只有经过反复实
5、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做起事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D.庖丁解牛的故事启示我们,技艺的高超并非天生而来,而是长期反复实践的结果。解析:B项,应为“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答案:B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答案:(1)我所爱好的是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2)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了,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3)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的,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
6、余地的啊。三、延伸阅读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子恶死乎?”曰:“然。”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肋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是故无责于人,人
7、亦无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鸟兽不恶,而况人乎!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古国名)人之亡与?林回(假国之逃民)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