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阶段二模拟试题

高三语文阶段二模拟试题

ID:38001318

大小:36.9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2

高三语文阶段二模拟试题_第1页
高三语文阶段二模拟试题_第2页
高三语文阶段二模拟试题_第3页
高三语文阶段二模拟试题_第4页
高三语文阶段二模拟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阶段二模拟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阶段二模拟试题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题。我们今天如何阅读经典(节选)张汝伦  经典之为经典,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这就是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和历久弥新。与畅销书不同,经典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未必有很多的知音,但却能经久不衰,永远能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经典以经典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消失,改变的最多是它们呈现的方式。正因为经典以无与伦

2、比的方式思考和表达了这些问题,其深度和广度为后世难以超越,它们对人类就有永久的魅力。柏拉图的《理想国》或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距今已两千余年,可至今人们仍很容易在西方国家机场的袖珍畅销书架上找到它们;不是因为它们提供了什么永恒的真理,而是其中有大智慧在。今天的人们包括中学生阅读它们,当然不是因为可以在它们那里找到今天的问题的答案,而是它们总是可以给我们以新的启示。经典是没有时间性的,所以它们也就不会过时。  经典不等于真理,经典所说的也不可能都正确,经典之所以吸引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读它们,不在于它们保证了真理,也不在于它们具有超越时空的消闲功能

3、,或“工具理性”的实用功效,而是在于它们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和体现。人类文明的特点在于它的延续性,人类文明需要沿袭和继承。没有传统的文明不成其为文明,没有经典的文化也不成其为文化。因此,传统的毁灭就是文明的毁灭,经典的消失就是文化的消失。接受经典和珍惜经典,是文明的标志,也是创造的开始。摒弃经典,或将经典视为收藏的文物,都是在断送文化。经典是文化之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只能从阅读经典开始。所以,在当今“快餐式”“工具性”阅读成为一种“时尚”之时,中学生课外阅读自发呈现的“重文轻理”倾向,就并非是一种什么“缺陷”。  事实上,“经典”与“创新”

4、并不相悖。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是谈不上真正的、有价值的创新的。而拒绝阅读经典的人是根本谈不上什么文化底蕴的。任何真正的创造者,总是从传统经典中吸取充分的资源与养料,作为自己创新的源泉。无论是马克思还是鲁迅,我们在读他们著作的时候,都会发现他们引经据典,挥洒自如,将传统的资源化为自己的创造。相反,缺乏经典,往往是由于拒绝经典。很难设想一个对唐诗宋词极少涉猎的人会成为一个大诗人。  当然,在任何时代,创造者总是少数。阅读经典,对于普通的人来说,并不一定是有什么创新的宏伟计划,却往往是出于对比较高级的智慧的追求。这种追求的欲望,自然反映了一种较高的

5、素质;而这种素质在此一追求中,又会得到明显的提升。现在到处都在讲素质教育和人的素质,但人的素质单靠学英语和电脑是培养不出来的。人的素质只能靠人文教育来培养;而阅读经典,应该是人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把阅读经典作为我们读书活动的主要内容。一个真正的国际大都市,必然会拥抱经典。经典将提升市民的素质,陶冶市民的品格,赋予一种内在的大气和高贵,给予前所未有的厚实和高度。 1.经典对人类有永久的魅力,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以经典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  B.经典虽然没有提供永恒的真理,但是其

6、中往往有大智慧存在。  C.经典虽然没有包含今天问题的答案,但总是可以给我们以新的启示。  D.经典具有“工具理性”的实用功效,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和体现。  2.以下不是“把阅读经典作为我们读书活动的主要内容”的理由的一项是()  A.阅读经典,可以有效地抑制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呈现的“重理轻文”倾向。  B.创造者可以从传统经典中吸取充分的资源与养料作为自己创新的源泉。  C.对于普通的人来说,通过阅读经典可以获得对比较高级的智慧的追求。  D.人的素质只能靠人文教育来培养,而阅读经典是人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  3.综观全文,以下分析不正确

7、的一项是()  A.经典能永远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原因是它们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知音。  B.经典所说的不可能都是真理,但抛弃经典就意味着断送文化和创造。  C.经典是文化之母,要想继承与发展人类文化,只能从阅读经典开始。  D.经典能提升人的素质,陶冶人的品格,赋予人一种内在的大气和高贵。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以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

8、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