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997234
大小:6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3
《《读数、写数》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数、写数》教学方案教材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主题:读数、写数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设计者:马冬霞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百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百以内的数。 (2)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2、教材分析:教材通过观察扣子的数量,在复习数数的方法基础上引入了计数器表示数,借助计数器再进行数位的学习。由100个扣子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引出了数位上“百位”的认识。3、学情分析:孩子在上学期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时,对于在计数器上表示数,
2、以及对数位“个位和十位”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就是对“百位”的认识。能在计数器上表示100,知道10个十是100.目标 1、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上的十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几个一就在计数器上的个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结合计数器能正确的读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认识个位和十位,理解数位的意义进一步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初步感受十进制。2、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知道数位排列顺序是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会正确地写出和读出100。知道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起。评价任务任务1:拨一拨,你把40、33、27这三个数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吗?
3、(测评目标1)任务2: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测评目标2)教学过程教与学的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复习铺垫1.(1)数数:从10起,十个十个地数到100;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80。(2)17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42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3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1.学生的能正确的数数2.学生会说出数的组成环节三: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二、问题1,你会数出各种颜色纽扣的个数吗?1.出示纽扣图。预设1:1个1个数预设2;2个2个数预设3.10个10个数总结:10个10个数比较容易看出纽扣的个数大家数的真清楚,这些数怎样读写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
4、研究一下。学生会十个十个的数出纽扣的个数环节四:交流合作探究新知问题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预设: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强调从右边起)问题3: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预设: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2,在计数器上拨出数。用珠子在计数器上拨出40,27,33(小组合作)问题4,33的十位和个位上都有3颗珠子,这两个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预设:不一样,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3个一。总结出拨数方法: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拨几个珠子,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拨几颗珠子。3、自主探究写数出示计数器,上面是40,27,3
5、3.1)学生通过旧知尝试写出各数2)集体反馈结果。问题5:40个位上没有珠子0不写行吗?预设:0必须要写,不写就是4.问题6:两个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3个一。3)总结写数方法:写数时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写几,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写几,如果个位上没有珠子就写0。5、读书方法问题7:这些数你会读吗?同桌交流集体反馈总结读数的方法1、知道从右面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百位。2、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拨出40,通过讨论知道个位上写0,知道几个十就在十位上拨几个珠子3、独立在计数器上拨出27,知道几个一就在个位上拨几个珠子。4.会区别十位上和个位上3的不同
6、,会说出十位上3表示3个十,个位上3表示3个一。5、知道读书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数。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问题8:思考读数和写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预设:都是从高位开始6.读写100问题9:这里一共有多少粒纽扣?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一共有100个因为有10个1十出示表示100的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一百就是在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问题10:100你会读写吗?预设:百位上是1个珠子就写1,十位和个位没有珠子就写0,读作:一百。6、知道十个10是100,会读出一百7.会按从右到左的顺序说出数位顺序表上的
7、数位,会拨100环节五课堂总结当堂检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当堂检测题目,看哪个同学在这节课中能收获成功。1.你会读出下面这些数?2、填空六.当堂检测学生能与同伴交流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检测作业设计: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并读出来写作:读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