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994447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30
《《无声的中国》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无声的中国》导学案文章背景:最初刊于香港报纸(报纸名称及日期未详),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三日汉口《中央日报》副刊转载。据《鲁迅日记》,这篇讲演作于二月十八日。课文详解:我现在所讲的题目是:《无声的中国》。(首先点明演讲题目。) 现在,浙江,陕西,都在打仗③,那里的人民哭着呢?还是笑着呢?我们不知道。香港似乎很太平,住在这里的中国人,舒服呢?还是不很舒服呢?别人也不知道。(从人们相互之间的“不知道”谈起,引出下文所说的文章的作用。) 发表自己的思想、感情给大家知道的,是要用文章的(此即文章的基本作用)
2、。然而拿文章来达意,现在一般的中国人还做不到(此即作者所谓的“无声”的情况,后文对其具体描述),这也怪不得我们。因为那文字,先就是我们的祖先留传给我们的可怕的遗产。人们费了多年的工夫,还是难于运用。因为难,许多人便不理它了,甚至于连自己的姓,也写不清是“张”还是“章”,或者简直不会写,或者说道:Chang。虽然能说话,而只有几个人听到,远处的人们便不知道,结果也等于无声。又因为难,有些人便当作宝贝,像玩把戏似的,之乎者也,只有几个人懂,──其实是不知道可真懂,而大多数的人们却不懂得,结果也等于无声。(
3、此段说明所谓“无声”的含义和其具体的表现。)文明人和野蛮人的分别,其一,是文明人有文字,能够把他们的思想,感情,藉此传给大众,传给将来。中国虽然有文字,现在却已经和大家不相干,用的是难懂的古文,讲的是陈旧的古意思,所有的声音,都是过去的,都就是只等于零的。所以,大家不能互相了解,正像一大盘散沙。 将文章当作古董,以不能使人认识,使人懂得为好,也许是有趣的事罢。但是,结果怎样呢?是我们已经不能将我们想说的话说出来。我们受了损害,受了侮辱,总是不能说出些应说的话。拿最近的事情来说,如中日战争④,拳匪事件
4、,民元革命这些大事件,一直到现在,我们可有一部像样的著作?民国以来,也还是谁也不作声。反而在外国,倒常有说起中国的,但那都不是中国人自己的声音,是别人的声音。(以上两段讲述“无声”所带来的后果:一是无法延续传承思想情感,阻碍文明进步;二是无法相互交流,形成“一盘散沙”;三是民众无法准确表达自己;四是无深刻反映时事的著作。) 这不能说话的毛病,在明朝是还没有这样厉害的;他们还比较地能够说些要说的话。待到满洲人以异族侵入中国,讲历史的,尤其是讲宋末的事情的人被杀害了,讲时事的自然也被杀害了。所以,到乾隆
5、年间,人民大家便更不敢用文章来说话了⑤。所谓读书人,便只好躲起来读经,校刊古书,做些古时的文章,和当时毫无关系的文章。有些新意,也还是不行的;不是学韩,便是学苏。韩愈苏轼⑥他们,用他们自己的文章来说当时要说的话,那当然可以的。我们却并非唐宋时人,怎么做和我们毫无关系的时候的文章呢。即使做得像,也是唐宋时代的声音,韩愈苏轼的声音,而不是我们现代的声音。然而直到现在,中国人却还耍着这样的旧戏法。人是有的,没有声音,寂寞得很。──人会没有声音的么?没有,可以说,是死了。倘要说得客气一点,那就是:已经哑了。(
6、此段分析导致中国“无声”现状的历史根源和演变过程。) 要恢复这多年无声的中国,是不容易的,正如命令一个死掉的人道:“你活过来!”我虽然并不懂得宗教,但我以为正如想出现一个宗教上之所谓“奇迹”一样。(此段说明改变中国“无声”的现状“是不容易的”,并引出后文的具体做法。) 首先,来尝试这工作的是“五·四运动”前一年,胡适之先生所提倡的“文学革命”⑦(第一步)。“革命”这两个字,在这里不知道可害怕,有些地方是一听到就害怕的。但这和文学两字连起来的“革命”,却没有法国革命⑧的“革命”那么可怕,不过是革新,
7、改换一个字,就很平和了,我们就称为“文学革新”罢,中国文字上,这样的花样是很多的。那大意也并不可怕,不过说:我们不必再去费尽心机,学说古代的死人的话,要说现代的活人的话;不要将文章看作古董,要做容易懂得的白话的文章(解释“文学革新”的具体含义)。然而,单是文学革新是不够的,因为腐败思想,能用古文做,也能用白话做。所以后来就有人提倡思想革新(第二步)。思想革新的结果,是发生社会革新运动(第三步)。这运动一发生,自然一面就发生反动,于是便酿成战斗……。(此段讲述改变中国“无声”的现状的具体做法和步骤。)
8、 但是,在中国,刚刚提起文学革新,就有反动了。不过白话文却渐渐风行起来,不大受阻碍。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就因为当时又有钱玄同先生提倡废止汉字,用罗马字母来替代⑨。这本也不过是一种文字革新,很平常的,但被不喜欢改革的中国人听见,就大不得了了,于是便放过了比较的平和的文学革命,而竭力来骂钱玄同。白话乘了这一个机会,居然减去了许多敌人,反而没有阻碍,能够流行了。(此段解释文学革新受到阻力和反对较小的原因。)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