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 导学案1

《诫子书》 导学案1

ID:37985503

大小:3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2

《诫子书》 导学案1_第1页
《诫子书》 导学案1_第2页
《诫子书》 导学案1_第3页
《诫子书》 导学案1_第4页
《诫子书》 导学案1_第5页
资源描述:

《《诫子书》 导学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诫子书》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学习重难点: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学习过程:导入: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其中明代的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一部小说,下面请几位同学说出几个三国演义中印象深刻的人

2、物的姓名。——刘备、曹操、孙权、张飞、关羽、诸葛亮等说到诸葛亮,谁能说几个有关诸葛亮的小故事名称?——草船借箭、七擒孟获、舌战群儒、空城计、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等千百年来,诸葛亮的知识和才能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和聪明的化身,但是今天我们不谈他身为蜀国丞相在治理国家时的鞠躬尽瘁,也不谈他作为军事家在指挥千军万马作战时的运筹帷幄和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就谈谈诸葛亮在家中,作为孩子的父亲,是怎样教育他的孩子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封诸葛亮给他儿子写的书信——《诫子书》。板书课题,诫子书,提醒同学们注意“诫”的写法新授一、解题:诫子书

3、诫:警告,劝告。子:古代指儿女,现在专指儿子。文中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字典中的含义很多,这里指信。这样一看,诫子书的含义就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写的一封带有警告性质的信。二、朗读训练1.生听范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澹泊(  )(  ) 淫慢(  )励精(  ) 险躁(  )年与时驰(  ) 遂成枯落(  )悲守穷庐(  )2.节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生读文章,注意读音和停顿。三、再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弄清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夫

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四、合作探究1.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2.《诫子书》中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4.文中常被人们引用作“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作为新世纪的莘莘学子,应当如何做?请谈谈自己的理解。五、课堂小结按照议论文的结构小结本文:提出论点--正(静

5、)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A.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D.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六、课堂检测1.解释句子:(1)静以修身(2)俭以养德(3)非澹泊无以明志(4)非宁静无以致远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七、拓展迁移(一)守株待兔宋人有耕

6、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注释:①耕:耕田种地。耕者,耕田的人,农民。②株: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来露出地面的树根。③走:跑的意思。④颈:脖颈,就是脖子。⑤释:释放,把东西从手里放下来的意思。⑥耒:耒耜,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就是犁耙。⑦冀:希冀,就是希望的意思。1.解释文中加线的词。(4分)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

7、.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4分)(二)陈万年教子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③(chǎn)也。”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②戒:同“诫”,教训。③谄:奉承拍马1.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线字(4分)(1)欲杖之(2)具晓所言(3)咸叩头谢曰(4)大要教咸谄之2.翻译:大要教咸谄也。3.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

8、为什么?(2分)八、背诵并默写课文,参考答案四、合作探究1.答: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2.成才条件:志,才,学。联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已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相互联系,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