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人教版九上)

《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人教版九上)

ID:37983835

大小:9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30

《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人教版九上)_第1页
《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人教版九上)_第2页
《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人教版九上)_第3页
《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人教版九上)_第4页
《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人教版九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人教版九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畅言教育《古代两河流域》本课时编写:合肥市寿春中学李传国老师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在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上崛起的完美古国——古巴比伦王国。通过对本课的介绍,是学生对两河流域的概况及其古代发展有个较为清晰的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2、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3、了解楔形文字;4、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过程与方法】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畅言教育1、阅读“古代两河流域的地图”,分析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

2、明形成的影响,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2、阅读有关《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事”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及该法典的特点,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古代东方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大河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让学生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与历史价值。【教学难点】理解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教学准备:1、电脑、投影仪;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

3、课: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进入导入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的导入方式巩固学生对书本的掌握。<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一)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古代两河地域地图”,思考: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什么地方?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怎样?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畅言教育提示: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流经区域,基本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古代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被称为亚述,南部被称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

4、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并不十分优越。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设计意图】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2.问题思考: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会有怎样的影响?3.教师归纳:受制于自然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在洪水泛滥季节需要排涝,其他季节则依赖人工灌溉,因而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的居民很早就开始修渠筑堤。【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置进行思考

5、,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二)楔形文字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楔形文字图片2.教师讲述:楔形文字,又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由苏美尔人发明,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目标导学二:古巴比伦王国与《汉谟拉比法典》1.教师讲述:公元前18世纪兴起的强盛而繁荣的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那时的社会面貌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欣赏小品《打架》。2.学生活动:(学生小品表演)国王:“我是古巴比伦城邦的第六任国王,我花了

6、这么多年的时间,终于统一了两河流域,成为了四方之王。但我每天要处理的案件实在太多,我已命人编成了一部法典,这下处理事情就有依据了。”两自由民正发生争执并打了起来。国王:“你们两个混蛋在干什么?给我住手!”两自由民发现是国王,立即停了下来并向国王行礼。自由民A:“我尊敬的国王,他两天前把我的一只眼睛打伤了,疼死我了。我要找他算账。”自由民B:“是他先侮辱我是奴隶,我才打他的。”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畅言教育国王:“好了,好了,我来给你们判决,你(自由民B)打伤了他(自由民A)一只眼睛,你就让他把你的一只

7、眼睛也打伤吧!(说完A做着向B的眼睛打去的样子)3.教师提问:(1)小品中的国王是古巴比伦的哪一位国王?(2)国王的判决有法律依据吗?依据是什么?涉及了哪些方面的法律规定?举例说明之。(3)这样的判决有何原则?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处罚原则?4.教师指导:学生回答问题(1)时,指出国王汉谟拉比是一位勇猛过人精通谋略的国王,他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便于在位的第二年开始编制法典。学生回答问题(2)时,指导学生认识《汉谟拉比法典》的组成部分和内容。并检查学生课前查找资料的情况。

8、学生回答问题(3)时,补充说明古巴比伦有三种人,有权自由民、无权自由民和奴隶。如果将小品中的自由民A换成是奴隶,那国王对自由民B的判决就不同了,只是赔偿该奴隶的主人购买这位奴隶的价格一半的钱就可以了。5.教师小结:《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6.问题思考:讨论并理解《汉谟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