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974664
大小:234.6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6-04
《跨文化适应理论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跨文化适应理论与实践1、我刚来北京的时候带来我的美国思想和生活方式。这时候,我一点也不适应北京的环境。归纳出几个不适应的地方:第一个经常觉得不习惯的地方是吃,我只认识几道菜,所以点菜的时候不知道点哪道菜,不知道哪道菜好吃,那个不好吃。而且北京菜比美国南方菜油腻。另外一个地方是北京的交通。在大街上,有太多汽车,自行车,我每次走都需要等车先过去然后才能过马路。我觉得太乱也太危险了。除了这两个原因以外,还有人口问题,我终于明白了中国为什么要提出独生子女的政策,除了我的房间,到每个地方都是人山人,我觉得现在已经晚了,人已经太多了。2、记得来中国才几
2、日,我的韩国朋友们从学校附近的华泰商场火急火燎地赶回来,一进门就对我说:“今天我们终于亲眼看到了中国的贫穷状况!”原来他们看到的“贫穷状况”是一个孩子露着屁股的“破”裤子。当时还是天寒地冻的冬天,所以我的朋友以为孩子家里非常贫困,家长没有钱给孩子买新裤子。几天以后,我跟朋友们又去那个商场,那时我看见穿着“屁股裤子”(我们给那种裤子起的名字)的孩子。我们以为还是上次见到的那个,于是感叹道:“他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真是冷酷无情!怎么还没给儿子买新的?!”3、我之所以羡慕中国妇女,是因为中国男人比韩国的周到,很会做菜、也会照顾孩子等,男女分担家务。
3、韩国倒不是这样,社会对女人提出很多要求,贤妻良母、事业强人等,不过结婚后更不用说了。女人更受不了社会的制约和不公平的待遇,她们的社会经济活动减少了。许多妇女为家庭牺牲了自己的社会能力,把自己的一切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可是看到中国妇女以后我受到了新鲜的冲击。中国妇女很棒!4、我背井离国来到北京读书偶尔难免感到孤独,失去学习的动力和目标。这时我的朋友安慰我,鼓励我。有一件事让我热泪盈眶。有一次,中国朋友邀请我到她家做客。我与她的家人共进晚餐。中国家庭的传统习俗和亲情让我陶醉。她的妈妈像对待女儿一样关心我。她的细致而贴心的关怀,给了我在北京从来没有
4、感觉到的一种温馨。我认为一旦成了他们的朋友,我能深深地体会到朋友之间的那种真切、关怀和纯朴。北京人很有人情味,很善良。美国学生在中国留学期间会有很多事让他们心驰神往、津津乐道、兴高采烈、难以忘怀。比如,热情好客的普通百姓、丰富多彩的风味美食、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叹为观止的武术杂技、神奇秀美的山川河流、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蓬勃发展的都市建设、悠闲质朴的平民生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勤劳好学的社会风气、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等等。但是,也总会有一些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一些社会现象让一些美国学生困惑纳闷,甚至郁郁寡欢。比如,家畜家禽的内脏或其他部位被不
5、少中国人看作是美味,但却让他们疾首蹙额;中国饭馆和学生餐厅里不少菜肴或油腻或辛辣而不合他们的口味;他们更习惯于喝冷饮而不习惯于喝汤;居住的宾馆或宿舍里的自来水不能直接饮用;旅馆或宿舍的床垫过硬使他们其中一些人辗转反侧、入睡艰难;不少公共厕所龌龊不洁、气味难耐,而且必须自备卫生纸;在公共场所,常见大人随地吐痰,小孩随地小便;上下车时,上车人不等下车人先下,拥挤推搡;过马路时,车不让人,人须让车;办理手续时,常见有人不按顺序排队.外出时,常见有人违反交通规则;到商业闹市区常遇残疾人和儿童行乞,到旅游风景区常遭小贩拦截或尾随兜售其商品;一些城市空
6、气污染严重,极易引起他们呼吸系统的疾病;一些餐饮小摊食品不洁,极易引发肠胃系统的疾病。最让美国学生大惑不解、烦闷不快的事是在他们外出时,总会有人凝视,两眼盯着他们。似乎只有金发碧眼大鼻子的才是美国人。在一些小摊买东西时,摊主们常常漫天要价,似乎外国人都有钱,“挨宰”是应该的。在一些娱乐场所,有些中国的男士对美国的女生会有不礼貌的言词和举动,似乎美国女生在生活上都是随随便便的。凡此种种,不少连中国人都认为是不文明的陋习,属于改变和纠正之列,而改变和纠正又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的普及才能逐步实现。但是,美国学生对此在初到中国后的短期内是缺
7、乏这种认识能力的。第一节跨文化适应研究的基本理论学习者与目的语文化的社会距离与心理距离,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因素。适应模式是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由于研究视角不同,结论也各有不同。目前学界比较公认的主要有三种:学习过程模式、认知知觉模式、复原模式。一、学习过程模式学习过程模式认为跨文化适应的过程是不断学习的过程。著名理论是古迪昆斯特(Gudykunst)的避免不确定性和焦虑理论。按照古迪昆斯特和海默的理论,有8个变量决定旅居者在新的文化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焦虑”的程度。它们分别是:东道国的社会支持、共享的社会网络、东道国
8、成员对自己的态度、双方偏好的交际方式、定势偏见、文化认同、文化相似之处、第二语言能力。二、认知知觉模式(压力-应对模式)这一模式理论是由本内特(Benett,1984)的跨文化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