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与心律失常关系

电解质与心律失常关系

ID:3797378

大小:3.15 MB

页数:66页

时间:2017-11-24

电解质与心律失常关系_第1页
电解质与心律失常关系_第2页
电解质与心律失常关系_第3页
电解质与心律失常关系_第4页
电解质与心律失常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解质与心律失常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解质紊乱与心律失常北京医院杨杰孚第一部分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20多年来随机、对照临床试验1993—2004年临床试验共138项入选病人98000多例综合分析多数结果令人失望Ⅰ类药临床试验Ia类:共18项、26582例(奎尼丁试验2项、普鲁卡因胺5项、二丙吡胺7项、丙咪嗪1项)治疗组13292例死亡率7.7%对照组13290例死亡率6.6%P=0.07Ⅰ类药临床试验Ib类:32项14013例(静注利多卡因试验10项,室安卡因6项,苯妥英钠2项及美西律7项共)治疗组7068例死亡率4.3%对照组6945例死

2、亡率3.9%P=0.50Ic类:以CAST为代表CAST(Cardiacarrhythmiasupressiontrial)目的:评价MI(室早>6个/小时)后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药物组(氟卡胺、英卡胺),CASTII(莫雷西嗪)安慰剂时间:1987-1989地点:以美国为主的31家医院Ic类:以CAST为代表CAST的结果—药物组:室早明显减少死亡率明显增加心律失常死亡率4.5%,明显高于安慰剂组1.2%总死亡率:药物组7.7%,安慰剂组3.0%,具有显著性差异。Ⅰ类药临床试验综合以上Ⅰ类试验59项治

3、疗组死亡率5.6%对照组的5.0%P=0.03结论: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增加死亡率II类β-阻滞剂临床试验共55项:53268例治疗组26973死亡率5.4%对照组26295例死亡率6.6%P<0.0001结论:不管心梗后早期干预或晚期干预,均显著降低死亡率Ⅲ类——胺碘酮的临床试验总共有9项,1557例(其中5项在AMI后一个月内进行)治疗组778例死亡率9.9%对照组779例死亡率13%P=0.03综合全部资料治疗组死亡率降低29%。室速/室颤药物防治胺碘酮与利多卡因选择ACC/AHASTEMI2004年

4、指南VT/VF治疗:不推荐利多卡因胺碘酮ESCCHF2005年指南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不主张应用I类AAD胺碘酮ACC/AHA2005年指南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除胺碘酮外不主张应用其他AADACLS2005年指南在VT/VF救治中胺碘酮为首选药物VT/VF治疗胺碘酮取代利多卡因的理由院外心脏骤停抢救中应用胺碘酮存活率比利多卡因高(ALIVE)AMI应用利多卡因中止VT/VF,心室停搏率高于对照组(肾上腺素治疗)34个临床荟萃分析14000例室律失常应用利多卡因:死亡率并没有明显降低(OR1.06(0.

5、89-1.26)p=0.5利多卡因中止VT/VF的有效率不及胺碘酮利多卡因中止VT/VF后复发率高第Ⅳ类药钙拮抗剂的临床试验共24项,20342例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治疗组死亡率10.05%对照组10.6%加快心率的双氢吡啶类治疗死亡率7.4%对照组的6.5%,P<0.06治疗观念改变(2)重视改变基质治疗纠正病因:PCI、CABG、抗炎、降压等去除诱发因素逆转重构:ACEI、ARB、抗醛固酮等抗交感活性:BBs消融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现状没有突破性新药现常用AADs与20年前相似至今尚无一个既有效、又安全的

6、AAD抗心律失常作用与促心律失常几乎并存正常心肌,抗心律失常作用小病态心肌,促心律失常作用大(缺血、肥大、心衰)认识上的进步频发室早多数为功能性预后良好,不需药物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尤其心肌梗塞及慢性心衰者)长期使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增加死亡率治疗观念改变(1)治疗目的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衡量利弊得失选药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有效性放在首位不危机生命的心律失常:安全性放在首位早搏治疗原则多数为功能性的:不必应用AADs症状重者:常选BBs治疗对象频发房早诱发室上速、AF者室早诱发室速、室颤

7、者长QT间期基础上早搏多形性室早构成症状的早搏第二部分电解质对心电及心律的影响心肌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电解质对心电及心律的影响主要影响心肌动作电位对心肌应激性及传导性也有影响严重电解质紊乱激动起源异常传导异常心脏停搏室颤电解质紊乱对心肌动作电位的影响——————————————————————项目高钾低钾低钠高钙低钙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时程-+--+动作电位幅度-±或+-传导速度±-不应期-+-+阈电位应激性+--+——————————————————————————————高钾血症(>5.5mmol/L)

8、心电图表现T波高尖QRS波振幅降低、时间变宽、S波加深ST段下移P波减小,甚至消失各种心律失常(缓慢为主)窦缓、窦性静止;传导阻滞:房内、房室、室内交界区心动过速、心室自主心律、室颤、心室停搏高钾血症-心电图异常机制对动作电位复极的影响(>5.5mmol/L)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3相复极缩短,坡度陡峻:T波高尖QT缩短对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除极的影(>6.5mmol/L)细胞内外钾浓度差膜电位、0相除极速度室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