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959972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03
《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的感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的感想工商11-1张玉万201105002002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它不仅是历代军事家用于指导战争实践的必读之书,而且对于当今多数中国人来说也并不陌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避实击虚”等,这些古老的军事格言已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智慧而广为流传过。作为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古代兵书,其中多数作战方式早已不适用于现代战争,但是作为思想,其基本原则已渗透到现代军事,乃至商业竞争,企业管理,体育竞赛,外交谈判等诸多领域。在现在商业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有一套
2、好的管理方法,一套正确的管理方法,甚至是一套读一无二的管理方法。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像战场上的将军一样,要想常打胜仗,就要有高智慧,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有忠心耿耿的士兵······这些是打胜仗的基础条件。“将”本身包涵很多意义,如孙子解释“将”的时候提出的“智、信、仁、勇”就是从人性的立场来着眼,换言之,要谈领导不能只从物性来看,要从人性来看,要从人性与物性的配合来看。“智、信、仁、勇”就是从人的共信、共识、共知来建立领导,如此才可以立为大法,成为制度,变成战略,付诸实行,所以“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掌握人心,孙中山先生说“顺乎天应乎人”,也是易经上革卦与兑卦所说的,顺利天就是顺乎世界潮
3、流,应乎人就是适合人群需要,是革命的基本原则,也就是“道”。以这个“道”来结合时空中的相关因素,统合为一个领导组织来加以推行,这就是“立于不败之地”。无论从管理哲学,人性发展或历史教训来看,都是一个不变的道理。孙子兵法首先强调的是“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说法,因为战略是要实现政策,达到目标,如果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成果,即是最好的方式。这显了中国人非常的智慧。要达到目标,并能把自己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定,一定要先站在一个稳固的基础之上,这也就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无死地”,这是战争的最高原则。什么是“立于不败之地”和“无死地”呢?一位美国学者写了一本叫做《新世界的管理观
4、念》的书,其中提到“超稳定性”的观念。他说美国很多的工业是应运而生,背运而减,时间一过就无法生存,1982年出版的《追求卓越》一书中,曾举出40几个工业,到今天已经完全落伍了,其原因就是缺乏一个“超稳定性”。“超稳定性”就是基于深厚的思考,所产生的一种长程计划,足以应变,也就是足以适应任何风暴和转变而不会受到根基上的影响,一般系统如果没有“超稳定性”,会因环境的变化或内部的变迁而受到损失,所以必须建立“超稳定性”的观念。“超稳定性”观念,结合易经来说就是不“不变”。宇宙间“变”是一定的现象,如何以“不变”来结合“变”,容纳“变”,整合“变”,是易经的主要原则,即所谓“以不变应万变”,
5、“以不变应万变”的关键在于如何去应?应是要在开始设计的时候就该想到,而不是临时去应,换言之,就是整体系统要有相当大的伸缩性与变通性,这样才能以不变来承受变易,如果不仅有应变的能力,并且能有“未来管理”能力,来控制和预测管理及控制未来(即具有所谓“前知”的能力),那就是更高明的层次了。另外一个管理原则是简单,基本原则要把握“简”和“易”的要求,如果系统太复杂,过程太分散,就很难收到统驭控制的效果。所以如何以一驭万,也是一个最基本的观念,易经对变化的认识,就是从一个简单的组合,到一个稳定的系统,以应付时代或内部的变迁。从这一思想来看,“立于不败之地”就是立于“超稳定性”的整体系统,在中国
6、来说就是“道”,只有“道”才有这样的力量,“道”是中国的一个理想的境界,同时也是实际体验到的境界,因为整个变化之机,其主动性、整体性、自然性就是“道”的特性,都可以从事实上的体验到,而不是虚无飘渺的管理者也就是决策者,打什么样的仗,怎么打仗,怎么样的防御与部署······这些战略思想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孙子兵法所强调的第二点是“知”的重要,人如果不知,就很难对事物下判断。有时知道并不一定能够作判断,但是不知道则根本无法作判断。知识是判断是非的基础,同时知识具有启发性,可以使人产生判断的能力,科技知识也是如此,因为科技知识基本上是假设性的,必须受过客观的实际验证才能得到,我曾在一篇《管理
7、哲学》的文章中提到,知识决策化,决策知识化,也就是决策要以知识为基础;知识要以决策为目的,如果知不能用,则知是抽象的,所以如何把知用于生活之中,是十分重要的。孙子兵法中谈到“知”的地方很多,大体说来强调要知三样东西:第一是要知道整体和部分的分别,也就是全偏的关系,孙子所说的“道”就是整体,“九变”就是部分;第二是要知道“反正”,也就是“奇正”、“经权”的运用;第三是要知道“彼此”,如孙子上所说“知彼知己,胜乃不殆”。总括来说,是由主体来知对象,以能知和所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