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947556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03
《2脑出血护理常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神经内科护理常规脑出血护理常规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病因】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非创伤性颅内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伴发脑小动脉病变,血压骤升使动脉破裂所致。其他病因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炎,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可并发脑出血。【临床表现】高血压性脑出血以50岁左右高血压病人最为常见,男性略多,冬春季多发。由于高血压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因此近年来年轻的高血压病人中脑出血患者逐渐增
2、多。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50%病人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往往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病情发展到高峰,临床症状和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不同。基底节、丘脑、内囊出血引起的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约10%的病例出现局灶性痫性发作,重症患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治疗原则】1、高血压的处理脑出血病人的血压一般比平时高,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时为了保证脑组织供血的代偿反应,当颅内压下降时血压也下降,故一般不用降压药物。当收缩压超过200mmHg(26.7kPa)
3、时,可给予作用温和的降压药物,急性期过后,血压仍持续过高时可系统地应用降压药。2、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应立即使用脱水药,临床多用20%甘露醇与速尿交替使用;急性期短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有助于减轻脑水肿。3、止血药和凝血药虽然一般认为高血压性脑出血非凝血机制改变,但如合并消化道出血或有凝血障碍时,应该使用止血药和凝血药。4、手术治疗对大脑半球出血量在30ml以上和小脑出血量在10ml以上,均可考虑手术治疗。【护理】1、意识状态意识状态7神经内科护理常规是反映病情变化、判断病情进展的重要指征之一。半
4、数以上的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少数病人意识始终清醒,但较淡漠,有的出现谵妄、幻觉及其他精神症状。一般认为昏迷出现快而深,提示出血早期即破入脑室,或属于大量出血;浅昏迷状态,提示出血量少,出血可能局限于大脑半球或内囊外侧。2、瞳孔正常人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脑出血发病早期,瞳孔缩小,多因大脑半球出血,动眼神经受血液刺激所致;脑疝时病侧动眼神经受压,可见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桥脑出血,破坏了脑干内交感神经纤维,瞳孔呈针尖样缩小,眼球固定。3、呼吸脑出血早期,呼吸多深而慢,病情
5、恶化时,呼吸快而不规则,如出现呼吸急促,潮式呼吸,叹息样或双吸气,说明呼吸中枢已受到损害,提示病情危重,立即协助医师进行处理;4、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压升高,这是为保持正常脑血流量的脑血管自动调节机制。但持续高血压可使脑水肿恶化,而血压过低又可影响脑血流量,导致低灌注或脑梗死。护士应注意观察血压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5、体温脑出血早期可出现体温升高,多为吸收热,一般不超过38.5℃,勿需特殊处理。如果出血部位在脑干,可出现中枢性高热,应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如冰块及冰帽应用,温水或酒精擦浴等。6、
6、用药观察(1)脱水药:临床常用20%甘露醇200ml,30min滴完,每日2-3次。注意观察尿量,如果4h内尿量少于200ml,要慎用或停用,检查肾脏情况;对老年人或心功能不全者,滴速应慢;滴注过程中注意勿渗出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2)降压药:应用降压药时要注意滴速,特别应注意血压变化,并根据血压情况及时调节滴速。7、并发症观察与护理(1)感染:重症合并意识障碍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注意观察有无呼吸困难,肺部有无啰音,要加强口腔和呼吸道护理,定时翻身、拍背、吸痰,痰多不易咳出应及
7、时行气管切开;尿潴留者可留置尿管并定时膀胱冲洗,做好会阴护理,注意观察尿液的性质和量。(2)消化道出血:对患者的呕吐物及粪便,应注意观察颜色。对鼻饲抽出的胃液,若有咖啡色沉渣,应及时送验,并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物或给予洗胃。(3)痫性发作:常见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或局灶性发作,注意观察7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发作部位、持续时间,并遵医嘱应用镇静药物,防止受伤。(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肢体有无肿胀及发硬,协助医生进行肢体静脉血流图检查,勤翻身,抬高患侧肢体并对患侧肢体进行被动活动可以预防。8、休息与饮食:
8、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各种刺激。除进食、排泄外,其他活动需严格禁止。集中进行各种操作,动作轻柔。给予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发病3天后,如仍不能进食,应给予鼻饲,保证营养供给。9、康复指导(1)经常进行血压测量,并配合医生将血压控制在适当水平;(2)避免情绪激动和不良刺激,戒烟、忌酒,给予低盐低脂饮食;(3)根据肢体恢复情况,建议患者参加适当体力活动,部分病人可参加工作,但应注意劳逸结合,不可突然用力过猛。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