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发展_计划生育_生育率_的动态关系中国省级数据再考察_陈卫

_发展_计划生育_生育率_的动态关系中国省级数据再考察_陈卫

ID:37940630

大小:338.7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03

_发展_计划生育_生育率_的动态关系中国省级数据再考察_陈卫_第1页
_发展_计划生育_生育率_的动态关系中国省级数据再考察_陈卫_第2页
_发展_计划生育_生育率_的动态关系中国省级数据再考察_陈卫_第3页
_发展_计划生育_生育率_的动态关系中国省级数据再考察_陈卫_第4页
_发展_计划生育_生育率_的动态关系中国省级数据再考察_陈卫_第5页
资源描述:

《_发展_计划生育_生育率_的动态关系中国省级数据再考察_陈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9卷第1期2005年1月人口研究Vol.29,No.1January20052PopulationResearch“发展—计划生育—生育率”的动态关系:中国省级数据再考察陈卫【内容摘要】顾宝昌在1987年利用省级数据考察了中国的生育率,通过路径分析得出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对中国生育率都有重要的直接影响的结论。李建民在2004年分析了我国低生育率的经济环境,提出1990年代我国生育率的下降应该主要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结果。基于这些结论或假设,本文利用中国省级数据,再次考察“发展—计划生育—生育率”关系,结果表明在过去30年里,计划生育的作用在下降,而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增强。1

2、970年代计划生育的作用是主导,1980年代计划生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二者的作用基本达到了平衡,而199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成为主导。“发展—计划生育—生育率”关系呈献出一种动态平衡。关键词:生育率;生育率转变;计划生育;主成分法【作者简介】陈卫,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北京:1008721引言过去30年里有大量的研究评估和分析了中国生育率的水平、趋势、模式和决定因素。明确的事实是中国生育率在短期内的超常快速下降,而有争议的问题是取得这种下降的方式。许多研究认为计划生育,通过避孕和流产,是中国生育率下降的主导因素;而另外一些研究对生育率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

3、的关系进行了考察,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的作用是相互交织的,二者对生育率下降的作用都很重要(Tien,1984;PostonandGu,1987;Wang,1987;Yang,1990;Peng,1991;LinandLiu,1997)。本文再次考察和讨论中国的生育率转变,进一步评估过去30年里“发展-计划生育-生育率”的关系。中国的生育率转变在时间上和地区间有很大差异,反映了影响因素动态组合的作用。本文首先讨论中国生育率转变及地区模式,并将中国的经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对比。然后,对不同时间上的省级数据进行分析,以估计和分析计划生育和社会经济发展在中国生育率下降中的作用。2中国

4、生育率转变传统上,西方学者普遍认为:中国人的生殖能力极强,对生育不加节制,倾向生得越多越好,尤其是生育男孩,因而历史上中国的生育率极高(Zhao1997a,1997b)。但是20世纪初的一些调查显示,中国的已婚生育率,无论与自然生育率相比,还是与欧洲的已婚生育率相比,都要低得多。图1对比了中国大陆20世纪初的已婚生育率与欧洲国家17~18世纪的已婚生育率①。最明显不过的就是自然生育率和欧洲3国的已婚生育率曲线与中国的四条已婚生育率曲线是上下不同的两类模式。中国的已婚生育率表明,平均说来,一个20岁结婚的妇女,婚姻一直保持到50岁,很少生育超过6个孩子,与历史上欧洲人口的已婚生育率

5、为8~9个孩子相比要低得多(LeeandWang,1999)。然而,中国的已婚①数据来源于Zhao(1997a,1997b)。中国大陆1是1914~1930年间出生农村妇女的已婚生育率(Zhao计算),中国大陆2是1896~1927年间出生妇女的已婚生育率(Wolf的调查),中国大陆3是1929~1931年农村妇女已婚生育率(Barclay的估计),台湾是1906~1945年间妇女已婚生育率(Wolf的估计)。1期陈卫“发展—计划生育—生育率”的动态关系:中国省级数据再考察3生育率较低并不意味着总体生育率也较低。由于婚姻结构的巨大差异,中国与欧洲转变前的总和生育率差别很小,甚至中

6、国要更高一些。图1中国和欧洲转变前已婚生育率比较资料来源:Zhao1997a:737and1997b:207.研究表明,中国相对较低的已婚生育率主要是有意识控制的直接结果,即是由于晚生、早断、间隔长的结果。例如,中国妇女的初婚初育间隔一般为三年多,是欧洲的二倍多;后来的生育间隔也比欧洲多一年左右;中国妇女一般在38岁左右停止生育,而欧洲在40岁以上(Zhao,1997a;LeeandWang,1999)。中国农民不仅根据社会经济状况来控制其生育率,而且也根据现有子女的数量和性别来计划他们的生育(LeeandWang,1999)。中草药流产技术在中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中国历史上没有

7、想象的那么高的生育率和存在的种种有意识节制生育的手段,为我们在新中国建立后发生人口转变建立了基础。1970年代以来的生育率转变是当代中国的革命性变化之一。一系列的普查和调查,以及大量的研究,都一致性地记录和考察了过去30年里中国生育率下降地快速性(Coale,1984;林富德,1986;Banister,1987;Peng,1991;HullandYang,1991;顾宝昌1994;Feeney,1994;陈卫,1995;Tu,2000;Scharping,2003)。这里不再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