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对法讲义

突发事件应对法讲义

ID:37926561

大小:523.81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6-02

突发事件应对法讲义_第1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讲义_第2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讲义_第3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讲义_第4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突发事件应对法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突发事件应对法专题讲座主要内容一、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背景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主要内容1、应急管理机制2、预防与应急准备3、监测与预警4、应急处置与救援5、事后恢复与重建6、法律责任三、转型期预防群体性事件,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些思考突发事件,目前处于高发、频发态势。几乎每天都有相应的新闻报道。2008年9月21日搜狐网首页的新闻栏。一、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背景1、突发事件的概念突发事件,是指那些导致社会系统或其子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趋于崩溃、在较大程度上和较大范围威胁到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引起社会恐慌和社会正常秩序与运转机制瓦解的事件。2、特点1)突发性和紧急性。2)高度不确定性。3)

2、威胁性。4)连锁性。一是原生引发次生;二是某领域引发其他领域突发事件,如公共卫生领域的非典事件波及经济领域;三是一个地区波及其它地区。3、种类和分级四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分级:特别重大(战争-红色预警);重大(骚乱-橙色);较大-黄色;一般-兰色。4、立法背景1)人均1000-3000美元国际社会发展经验。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目前正向人均3000美元迈入。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突发事件频发的特征已经凸现:表现为多领域、高频次、大规模,组织性、暴力性、危害性加强,国际化程度加大。并且这一特征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更加明显。据国家发改委课题

3、组调查,在“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面临十大风险,分别是:就业、三农、金融、贫富差距、生态与资源、台湾、全球化、国内治理、信心和诚信、艾滋病和公共卫生等十大问题。如果这十大风险解决不了,就有可能爆发重大社会危机,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2003年的“非典”事件,提出了加快突发事件立法的要求。“非典”出现后,在疫情监测、信息发布、防治措施等应对无序,多名高级领导人被问责,地方大量官员被问责。2)群体性事件尤其是社会骚乱呈现出新情况,新特征。新特征:1)主要是偶然事件,突发性强。2004年10月18日万州事件。虽然事情的深层次原因是市民的仇官情结,

4、但导火索却是胡某自称是公务员的一句话。2)绝大多数参与者与事件本身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参与原因是路见不平或借题发挥,表达对社会不公的不满,以发泄为主。2005年6月26日安徽池州事件。3)在事件发生过程中,信息的传播有新特点。短信和网络的传播对事件发生和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4)没有明确的组织者,找不到磋商对象,而且有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3)各地虽有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但:第一,缺乏整合有效的应急管理机制。第二,缺乏针对不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第三,应对程序和措施不规范。普遍存在滥用警力现象。第四,应对措施的法律依据不足。第五,监督制约和责任机制不规范、不到位。必须尽快立法。20

5、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全文包括:总则、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法律责任、附则。共7章内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危机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主要内容1、应急管理机制。总则:阐明立法目的、本法的适用范围以及应急管理机制。重点:应急管理机制。1)管理原则: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2)管理主体:县级人民政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共同的上一级政府或上一级政府共同管理。例:涉及惠安和洛江两县,由泉州市政府管理,涉及洛江区和涵江区两县,则由泉州市和莆田市政府共同管理。3)

6、机构设置:国务院:总理领导,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必要时可派工作组。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政府主要负责人、部门主要负责人、当地驻军负责人、武警部队负责人组成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上级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协助下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应对工作。2、预防与应急准备1)应急预案的制定机关:国务院、国务院各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2)制定依据:(1)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2)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3)内容: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

7、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4)普遍责任:预防是普遍责任。所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掌握并及时处理本单位存在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5)有关部门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