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920669
大小:3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2
《9加几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9加几》案例分析教学目的: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今天,老师想带
2、你们去参观运动会,出发之前让我来考考你们。1、对口令,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2、口算。(师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口答)师:火车火车快开啦!生:开哪组?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9+1+2 9+1+5 9+1+3 9+1+7师:10+7=17怎么想?9+1+7=17,你是怎么想的?师:小朋友,这两道算式为什么得数都相同呢?有什么联系吗?师:对了,9+1刚好凑成10,就变成10+7啦。10加几就是十几,我们计算起来就简单了.(
3、二)新课创设情境,激发思考1.教师出示课本P96~97的情景图。教师引导: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分析:从情境教学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盒子里有9盒饮料,外面有4盒,”师:一共有多少盒饮料?互相说一说。(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3.(1)数数法:1、2、3、4……12、1
4、3,一共有13盒。(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分析: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多种思考问题的方法。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一共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提问:要算一共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
5、(板书9+4)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分析: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
6、,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分析: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的算理,及时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1、充分利用创设的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依据现实生活的情景进行数学教学,并通过学生的探究解决数学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小学数学教
7、学中关键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应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逐渐增强,学习的积极也就得到了充分的调动。2、放手让学生思考,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对计算教学改革特别强调的一个方面。我个人认为“算法多样化”的思想主要是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不要用成年人观点告诉学生哪种方法好或哪种方法不好,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不断地自我反思,逐渐形成自己对数学方法的认识。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的方法不做评
8、价,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掌握9加几的加法,通过比较体现出凑十法的简便,既体现了学生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芮守彩2011年1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