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912405
大小:3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2
《11柳笛和榆钱教案及作业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1课柳笛和榆钱总目标要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沐、浴、略、顺、呈、奉、献、稍、尝、混、设”等11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折、抽、顺、奉、献、味、妙、设”等8个生字。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柳笛和榆钱在春天里带给孩子们的乐趣。教学重点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教学难点 通过默读、品味重点语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学习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沐、浴、略、顺、呈、奉、献、稍、尝、混、设”等11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
2、“折、抽、顺、奉、献、味、妙、设”等8个生字。2.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3.自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粗知文章大意。 4.小结阅读方法,并按着此种方法自学课文。教具准备:新鲜的柳条和榆钱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自读。沐浴温顺呈现奉献稍稍尝到设法混合 2.纠正错误读音。 3.在语境中理解新词的意思。师:“沐浴”是什么意思?生:洗澡,这里指让春风吹拂。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 1.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
3、写什么? 2.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3.提出不懂的问题。三、介绍阅读方法 1.如果想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应如何学习呢? 提示:回忆前几课学习时,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课文的? 2.教师帮助学生小结并提供一些阅读方法。 (1)读:抓住文章主要的内容读。 (2)画:画出文章重点词语。 (3)思:思考不懂的问题,思考课文为什么这么写。 (4)议:和同学交流看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四、作业: 1.认真读书,认识11个生字。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看拼音写汉字。zhéchōushù
4、nfèngxiànmiào()断()水机一帆风()()()奇() shèwèi假()()道二、连线组词。省沐稍呈顺利现微浴略三、我会填。( )的柳枝 ( )的榆钱( )的声音 ( )的露珠( )的双手 ( )的童年四、用下面词语写一句话。奉献晶莹参考答案:一、折抽顺奉献妙设味二、省沐稍呈顺利现微浴略三、嫩绿的柳枝甜甜的榆钱美妙的声音晶莹的露珠勤劳的双手快乐的童年四、解放军叔叔把青春奉献给了祖国,是最可爱的人。清晨,绿油油的小草满身都是晶莹的露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
5、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指名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什么事及本文的写作顺序。(板书:柳笛和榆钱) 1.主要写童年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的欢乐。 2.按总分方法记叙的。二、交流自学的收获,提出不懂问题。 1.做柳笛带来的欢乐。师: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生:“折下”。生:“切割”。生:“搓一搓”、“猛一下抽出
6、”。师: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生:体会到了快乐。 自由读,指名读。 2.吹柳笛带来的欢乐(板书:柳笛吹) (1)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的。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 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我们的样子 (2)边读边说自己从中怎么体会到这份欢乐之情的。 (3)小组合作读。(分3个方面读) (4)出示文字片 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 ①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点:春天无处不在,柳笛吹出的歌声正是那藏在柳树枝叶里春天的歌声。是孩子们用吹柳笛的办法让人们听到这美妙
7、的歌声。从中可以看出故乡的柳笛美、故乡的孩子聪明、可爱。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②自己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份情感。 3.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板书:榆钱吃) (1)摘榆钱 ①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②思考: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③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师:抓住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亮晶晶、绿莹莹,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也可以让学生亲口尝一尝。 4.回读全文,讨论解决: 为什么开头写柳树、榆树的样子?与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有什么联系?
8、5.总结全文,谈收获。(板书:春的赞歌) (1)学习组材方法:先总后分。 (2)情感体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3)如何学习略读课文: 初读,了解大意——自学生字,提出不懂问题——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