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古诗二首惠崇春江晓景游园不值教案及作业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古诗二首教学要求1.学习这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的意思。背诵古诗。3.入情入境地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的意思。背诵古诗。教学课时两课时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
2、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惠崇的《春江晓景》图。一 介绍背景,导入新课1.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僧人,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儿。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惠崇春江晓景跟课本一致》这首诗就是他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所作的题画诗。二 自读诗句熟读诗句,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三 深入探究1.指导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少想象难度。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嫩茎可吃。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一种鱼,肉味鲜美,但卵巢、血液和肝脏有剧毒。(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3.诗人从哪些景物中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四 小结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开放的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和短短的芦
4、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正是河豚欲上时”是从画面上看到的吗?(不是。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上的事物展开的联想,它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芽冒尖儿,也就是河豚逆流而上的季节。)五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1.出示图片,让学生先认识蒌蒿、芦芽、河豚这些景物,不但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理解诗句很有帮助。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课文中涉及到的与主要内容关系密切的一些物品的图片,让教学更直观。2.尽量为学生自学感悟创
5、造条件。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探究,自己获得的学习经验是最有用的。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3.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游园不值》的朗读录音。一 联系实际,导入新课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快的脚步走来了。春天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畅
6、所欲言,尽情地说)今天,我们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古诗,看看他是怎样描述春天的。(板书题目:游园不值)二 检查预习情况读熟的同学有多少?这首诗读懂了的又有多少?三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的时候用心体会、琢磨,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而且还要读出诗的感情。2.检查学生的读诗情况。引导学生展开朗诵比赛,反复朗读古诗。3.老师示范读书,引导学生评议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同。(重点指导:情绪饱满、气息畅通)4.学生再次练习读诗,争取达到甚至超过老师读的水平。5.指名读诗,引导男、
7、女生展开读诗比赛。6.总结:通过多遍读诗,有的同学已经把诗的意境读出来了,有的同学读的感情还差一点儿,不要紧,大家还有机会,学完这首古诗后我们再练习读。四 感受情境,语言描绘1.通过多遍读诗、体会和揣摩,同学们肯定有许多想法。下面请各位同学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你自己理解的诗句的意思,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讲一讲。2.学生分组交流。3.学生汇报:有谁愿意讲讲诗句的意思?(学生回答之后请同组的同学补充,其余小组展开评议)4.老师创设情境:这个园子的主人养的花远近闻名,诗人慕名前来观赏,但是没有敲开门,大家想想作
8、者此时的心情怎样?突然,作者的眼前一亮,看到了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了围墙,开得那样鲜艳、那样旺盛,此时诗人的心情又会怎样?他又想到了什么?五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展开想象,诵读全诗1.诗人不是画家,但是只用了28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2.在整首诗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3.再次诵读古诗,力争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大的进步。4.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