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888627
大小:1.22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6-02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综合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综合复习将主干知识点:植物、动物、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技术、生态系统等建立知识网络,形成统一的整体。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植物4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点: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大多数生活在水中没有根、叶、茎的分化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鱼的饵料、食用、药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点: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阴湿的陆上有茎和叶,但没有根。茎叶中无输导组织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点: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潮湿的陆上有根、叶、茎的分化,且有输导组织距今2亿多年前的蕨类植物是主要的成煤植物
2、食用、药用、优质的绿肥和饲料、观赏种子植物裸子植物生活环境:干旱的陆上种子裸露,种子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生活环境:陆生、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是最高等的植物*特征: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的结构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种皮胚种皮胚胚乳例1、卷柏和桃子的共同特征是()A.都用种子繁殖后代B.都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C.有根、茎、叶的分化D.都生活在干旱的陆地上例2、在千姿百态的植物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的类群是()A、藻类植物B、种子植物C、蕨类植物D、苔藓植物一、被子植物的生活史种子的萌发条件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内部条件:胚是完整的且是活
3、的,且胚不处于休眠状态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将浸泡后的菜豆种子剥去种皮,并做如下图的处理,在适宜种子萌发的条件下培养,其中不会发芽的是()例6、右面是探究菜豆种子萌发所需的某一环境条件的实验。各随机取50粒菜豆种子,放在如下要求的环境中,数日后萌发的情况如下表:(1)该实验可以证明菜豆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其中实验组是______,对照组是__________。(2)甲组中有四粒种子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要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如何设计对照实验?______________
4、_______装置甲乙空气充足充足温度23℃0℃水分潮湿潮湿发芽情况46粒02、开花和结果花瓣花药花丝花柱花萼子房柱头花托花柄雄蕊雌蕊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完成和两个生理活动。传粉受精柱头花柱卵细胞珠被子房壁胚珠子房种子种皮果实果皮受精卵胚二、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1、光合作用1、概念2、实质3、化学式: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4、应用: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光合作用产生产生氧气固定水固定有机物二氧化碳光能5、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步骤:暗处理处理时间:一昼夜目的:将叶片中的有机物运走耗尽遮光:对照实验溶解叶绿素用酒精,隔水加热,避免酒精燃烧脱去叶绿素后,叶片颜色由绿色
5、---黄白色漂洗:洗去多余的酒精染色:用碘液漂洗:洗去多余的碘液实验现象:见光部分变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色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有机物(淀粉)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用于能量二氧化碳消耗呼吸作用产生产生水释放氧气分解有机物生命活动呼吸作用的应用:及时排涝,中耕松土,粮食晒干入仓等2、呼吸作用在夏季晴好的一天,分别于清晨、傍晚、深夜三个时间从同一棵绿色植物上摘取极相似的绿叶。再将这三片叶片放入酒精中脱去叶绿素,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加碘液染色。染色最深的应是哪个时间取的叶片()A.清晨时B.傍晚时C.深夜时D.无法确定正午时,在阳光下检测植
6、物的呼吸作用,效果不显著,其主要原因是()A.呼吸作用停止B.呼吸作用减弱C.光合作用较强D.蒸腾作用旺盛在光合作用的实验中,将叶的主叶脉切断,然后一切均按规范操作,发现叶片末端遇到碘液未变蓝色,原因是()A.叶片未遮光B.缺水,无法生成淀粉C.气孔不能关闭D.叶片细胞无法生存“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适时地松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主要原因是()A.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B.有利于根的吸收作用C.有利于根的生长D.有利于光合作用下列哪种条件下,大棚栽培的番茄有利于增产?()A.日温26℃,夜温15℃B.昼夜恒温在26℃C.日温15℃,夜温26℃D.昼夜恒温在15℃光合作用
7、呼吸作用只有含A的细胞才能进行任何细胞都能进行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收B,放出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储存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有D才能进行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吸收作用1、吸收作用的部位: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含有大量的根毛,扩大吸收的面积2、植物根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土壤溶液的浓度根毛细胞液浓度,﹥失水土壤溶液的浓度根毛细胞液浓度,﹤吸水运输作用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输导组织气孔保卫细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