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民营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瓶颈与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5期总第235期商业经济与管理No.5Vo.l2352011年5月JOURNALOFBUSINESSECONOMICSMay2011民营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瓶颈与路径易开刚(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具备市场需求前景广、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预期收益高的特征。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市场主体,介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创新型人才匮乏、高强度资金投入短缺、关键核心技术缺乏、投融资渠道不畅
2、等支撑体系不健全阻碍了民营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步伐。为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瓶颈,文章提出了投融资参股、自主发展、借机转型以及政产学研一体化四条可供民营企业选择的发展路径。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政产学研整合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154(2011)05004307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速度的持续增长,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和发展,在国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得到了大幅提升。导致这一转变的
3、因素虽然很多,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变无疑是中国产生巨大变化最根本性的原因。正是因为市场经济的观念变革,产生了数以亿计的民营企业大军,民营经济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中国未来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经济建设为中心到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发展,从粗放型经济转向集约型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发展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寻找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
4、展,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民营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视角,在分析民营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瓶颈的基础上,探索了民营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模式和路径,这对中国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企业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一、民营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回顾与战略意义(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的由来与内涵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标志着自1986年首次提出产业政策来,中国的产业政策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1]展阶段。自从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W.W.Roston,2001)提出了主导产业概念和主导部门思想,特别是日本、韩
5、国等国家通过扶持重点产业带动整个经济迅速增长的政策取得巨大成效后,人们对这种具有战略[2]意义的产业发展越来越重视。最早提出战略性产业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A.O.Hirschman,收稿日期:2011-02-24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强化企业责任问题研究以民营企业为例(07BJY004)作者简介:易开刚(1973-),男(土家族),湖北巴东人,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副院长,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企业成长、营销管理研究。44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年1911),他将
6、战略产业视同主导产业,并将处在投入产出连锁关系中表现最强烈、最密切的经济体系[3]称为战略部门,即主导产业部门。在此之后,战略性产业频繁见诸各种学术著作、研究论文、媒体以[2]及政府研究报告之中。保罗克鲁格曼(PaulR.Krugman,2000)提出了识别战略性部门的两项标准:一是看该部门是否有大量的租存在,即该部门的资本或劳动回报率是否特别高;二是看该部门是否存在着外部经济,但很难用某一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或经验对其他企业所产生的技术外溢进行衡量,因为外溢[4]是没有市场价格的。芮明杰和赵春明(199
7、9)把产业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战略性产业,即体现发展重点的产业,是指对一国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和对一国经济具有提升作用的新兴产业;另一类是一般性产业,这类产[5]业本身不能促进国民经济素质的提高,但对维持经济现状是重要的。方向阳(2001)根据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认为战略性产业选择有四个依据:一是看这一产业是否有大量租金存在;二是国家宏观产业政策[6]和国内产业结构的现状;三是外部经济效应;四是应注意成本与效益。温太濮(2001)强调战略性产业的[7]创新(技术、体制、管理)特性以及外部经济效应。田千等学者(200
8、4)根据我国目前产业发展的成熟程度(以技术成熟程度和市场潜力为标志),将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分为传统的规模经济产业、成熟的规模经济产业和发展中的规模经济产业三类,其中发展中的规模经济产业是本源意义上的战略性产业,具有技术[8]未完全成熟、市场潜力和风险大的特征。赵玉林和张倩男(2007)认为战略产业与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