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通货收缩的恶性循环

打破通货收缩的恶性循环

ID:37878568

大小:268.4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01

打破通货收缩的恶性循环_第1页
打破通货收缩的恶性循环_第2页
打破通货收缩的恶性循环_第3页
打破通货收缩的恶性循环_第4页
打破通货收缩的恶性循环_第5页
资源描述:

《打破通货收缩的恶性循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999年第7期打破通货收缩的恶性循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挑战余永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100732)一、中国目前宏观经济形势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供不应求”,高经济增长与高通货膨胀并存。如何在维持高经济增长的同时抑制通货膨胀,一直是中国经济决策者所关注的中心问题。然而,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令许多经济学家感到突然的根本性变化。中国经济第一次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有效需求不足”。针对中国目前的有效需求不足现象,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的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自19

2、98年以来所实行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在面临东南亚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然而,经济形势的发展却表明,中国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维持经济增长的能力正在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挑战。首先,中国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效果越来越差。其次,中国政府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空间也越来越小。事实证明,中国经济的自主增长能力(即不依靠政府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特别是赤字财政而实现增长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恢复。由于使用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余地正在急剧缩小,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政府将难于

3、继续采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如果届时中国经济仍不能出现以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而不是政府开支(特别是财政赤字不断增加下的政府开支)拉动的增长,中国经济就可能陷入极大的困境。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结果,我们必须对中国当前宏观经济不景气现象的性质作进一步的思考,以形成一套首尾一贯的中、短期相结合的中期综合经济对策。二、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自1997年10月起,中国的零售物价指数已连续19个月持续下跌。以致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进入了通货收缩(deflation)的新阶段。通货收缩是与通货膨胀(inflation)相对应的概念。按被大多数经

4、济学家所普遍接受的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是物价的普遍持续上涨。与此相对应,通货收缩可以被理解为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根据这一定义,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状况确实可以被形容为通货收缩。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收缩,这两个概念的关键在于“持续”两个字。物价的持续变化(无论方向如何)是一种动态过程。而动态过程是不能用静态3的供求失衡来解释的。时下流行的“流动性陷阱”理论①也不能说明通货收缩。因而必须找出造成物价沿某一方向持续变化的形成机制。关于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存在十分丰富的文献,而关于通货收缩的形成机制的文献则较为少见。有关通货收缩的最著名理论是美

5、国经济学家埃尔温·费雪在1933年大萧条时期提出的“债务挤压萧条理论”。费雪认为,美国的大萧条是经济中的过度负债造成的。由于负债过度,大量资金被用于支付利息。由于得不到资金而造成的经济收缩导致了物价的下降。而物价下降又导致实际利息率的上升。由于偿债速度赶不上物价下降速度,负债者的偿债能力越来越差。一旦形成恶性循环,经济将出现普遍衰退。费雪指出,负债人争先恐后偿还债务的的结果是每个人负债的增加。在费雪看来,大萧条的最重要秘密是:负债人越是还债,他们的欠债就越多。显然,费雪的通货收缩理论并不能解释中国的通货收缩。但是,费雪的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条

6、研究通货收缩的思路。其要点是:通货收缩不是一个静态的供求失衡问题。通货收缩之所以会形成,经济中必然存在某种导致物价持续下降的恶性循环机制。不打破恶性循环的形成机制,仅仅执行扩大总需求的短期宏观经济政策恐怕是无济于事的。目前中国通货收缩的形成机制是什么呢?我在本文中的假设是:造成中国目前通货收缩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为了论证这个问题,下面我将首先给出一个可以大致反映目前中国经济基本特征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model)以作为分析框架。三、一个简单宏观经济分析框架首先,我们假设每个企业i都服从一个固定系数生产函数:likiy

7、i=mim,(1)uivi其中yi,li,ui,ki,vi分别为企业i的产出、劳力人时、劳动—产出率(劳动生产率的倒数)、资本量和资本—产出率。为简化分析,在式(1)中我们忽略了中间投入。根据式(1),我们可确定企业i的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除经特别说明,下文所说的生产成本都是指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为:ci=uiw+vir(2)其中w和r分别为工资率和利息率。在式(2)中,我们假设了企业固定资产是完全依赖银行贷款形成的。在只有一种产品的经济中,企业i是否能够赢利取决于物价水平P和生产成本ci之间的对比关系。如果P>ci(3)企业i将能赢利,其

8、利润率为:P-ciπ=(4)ci①流动性陷阱的确切含义是指政府无法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迫使利息率下降从而导致投资需求增加这样一种状态。之所以称为流动性陷阱是因为公众对经济前景悲观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