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875424
大小:441.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6-0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芜湖市汤沟中学朱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芜湖市汤沟中学:朱俊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课后思考说课内容:说教材、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教材地位课标要求三维目标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发达的古代农业》是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中的开篇之章,主要讲述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状况。本课内容无论是在本章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是世界上四大农业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以农立国的传统,农业的发展不仅对古代中国手
2、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对古代中国乃至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一)、教材地位:一、说教材(二)、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知识与能力:(1)古代农业发展历程,理解生产力进步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2、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直观反映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历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2)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要注重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会用史料分析法、阅读法等学
3、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进步是推动农业繁荣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2)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造就了古代中国的繁荣,树立学生为现代中国繁荣发展贡献力量的正确价值观。(三)、三维目标:农业生产的发展历程二、说教学重难点(一)、教材重点:(二)、教材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繁荣的原因三、说教学方法(一)、学情分析:“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
4、在师生互动中才能生成。”(沈大安)因此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出发点。高一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高中历史学习具有一定的理解。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和判断思维,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教学方法:“所谓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索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周一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法与学法相结合。教法主要用表格展示法、情境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法等。学法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相互探讨,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本课的
5、要求。4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23第二环节:讲授新课第三环节:课堂小结第四环节:课后思考四、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这是我来淮北随手拍的一张照片,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市场。但是,它却是我们淮北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让我们对淮北的农业状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农业为我们提供了一日三餐,但是我们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古代农业发展的情况吗?我们现在菜市场的蔬菜禽肉在古代都能够找到吗?视角一平光镜下的古代农业视角二显微镜下的古代农业第二环节:讲授新课视角三放大镜下的古今农业视角一:平光镜下的古代农业(教学重点)商、周原始农业农作物耕作技术生产工具耕作方
6、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石刀、石斧、耒耜少量青铜农具,石器木器骨器为主刀耕火种排水、沤肥除草、治虫南稻北粟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出示表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内容,这种“自主学习法”符合启发式原则,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也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表一)耕作方式耕作技术耕作制度水利灌溉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朝明清铁犁牛耕垄作法都江堰耦犁、犁壁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代田法漕渠、白渠、龙首渠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曲辕犁,犁评一年两熟、一年三熟耧车一年一熟(完善)(农用动力革命,汉代逐渐普及)
7、(表二)通过表格的完成使学生全面了解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概况。随后教师给以补充、订正和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然后进一步指出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异常繁荣并且随时代发展不断进步的规律,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视角二:显微镜下的古代农业(教学难点)出示目标探究问题:1:古代中国农业能够取得繁荣的原因有哪些?2: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有何特点?如何正确评价?请学生合作讨论,畅所欲言,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进行讲评,并进行总结)教师在讲评过程中指出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不同,扫除学生学习的盲点。古代农业发展的
8、原因1.生产力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业劳动力的迁移、劳动对象的扩大等。2.政治因素:土地政策的调整、赋税制度的调整、以及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和重农抑商政策等。3.农业交流:国内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