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示范区经济发展新兴古典框架下的重新审视

农业示范区经济发展新兴古典框架下的重新审视

ID:37869441

大小:423.2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01

农业示范区经济发展新兴古典框架下的重新审视_第1页
农业示范区经济发展新兴古典框架下的重新审视_第2页
农业示范区经济发展新兴古典框架下的重新审视_第3页
农业示范区经济发展新兴古典框架下的重新审视_第4页
农业示范区经济发展新兴古典框架下的重新审视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业示范区经济发展新兴古典框架下的重新审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http://www.paper.edu.cn∗农业示范区经济发展:新兴古典框架下的重新审视——以杨凌为例的实证分析杨高举,王征兵,杨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712100)E-mail:ygaoju@yahoo.com.cn摘要:本文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下,从分工和专业化的角度探索农业示范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就数理分析结果,以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实际发展为例,运用其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示范区内的交易条件、交易效率以及生产专业化程度等和农民收入水平高度正相关,表明从这些方面着手改

2、善经济环境,才能为农业示范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最后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些许政策建议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关键词:农业示范区新兴古典经济学分工专业化中图分类号:F327.9文献标识码:A1、引言70年代后期,随着国外工业科技园区的兴起(标志是美国“硅谷”设立及其巨大成功),这一新的发展模式很快传入国内并落地开花,到80年代后期,仿效工业科技园区的农业科①技园区在国内开始出现,并于9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建立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到2000年底,我国已有各类农业示范区3000多个(王朝全,2004)。人们普遍对农业示范区模式寄予

3、厚望,视之为破解“三农”难题的妙方(张木元,2000;赵纪昌、张勋,2001)。然而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农业示范区模式并未产生人们预期的理想效果,对其研究也“热潮”不再,甚至有些农业示范区的发展状况令人担忧(刘颖红,2004),似乎成了食之无肉而弃之有味的“鸡肋”。预期和现实的巨大反差使人们追问:农业示范区模式到底有没有生命力,或者说农业示范区经济发展有没有内在的推动力。没有内在动力,发展就缺乏后劲和可持续性,“一个经②济系统要想能够持续增长,就必须找到一个可持续的发动机(Engine)”。已有的文献(如蒋和平,1999、200

4、2a;杨其长,2000a、2001a、2004等)均未讨论这一问题。近年来兴起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发展了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有关分工和专业化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的思想,为重新审视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和实证检验,力图内在一致地揭示农业示范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全文共五部分,第二部分是对相关文献的回顾;第三部分为理论模型;第四部分进行模型的经验检验;最后是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从发展经济学角度研究农业示范区经济发展,故其中包含经济增长。致谢: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027

5、3035)资助,在数据获取过程中得到了杨凌示范区档案馆、杨凌区农业局、杨凌示范区财政局很多同志的热心帮助,在此一并致谢。①国内对农业示范区的称谓很不统一,如称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等等不一而足(王欧,2005),本文为统一起见,除引用文献时遵从原文称谓以外,其余统称为农业示范区。②见:(美)菲利普·阿吉翁、彼得·贾依特:内生增长理论[M],陶然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P10。-1-http://www.paper.edu.cn2、文献回顾有关分工和专业化及其功效,很早就被学者注意到并在

6、其著作中加以论述,柏拉图(Plato,380BC)早在公元前380年就论述了专业化、分工对增进社会福利的意义,并认为市场和货币的基础是分工;威廉·配第(WilliamPetty,1690)在17世纪末就认识到专业化对生产力进步的意义,并指出荷兰人之所以有较高的商业效率,就是因为他们使用专用的商船运输不同的货物;李嘉图(1817)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研究专业化与分工,并强调了由先天差异导致的外生比较优势与分工的关系;雷(Rae,1834)指出,分工可以节省原材料,增加工具的利用率;黑格尔(Hegel,1821)和查尔斯·巴比奇(C

7、harlesBabbage,1835)指出,分工和专业化使每个专业操作简化,因而机器得以应用和发明。后者还指出,分工可以减少重复学习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学习能力;卡尔·马克思(KarlMarx,1867)仔细区分了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和不分工的协作、商业中的分工与生产中的分工以及市场上的分工与企业内的分工,他①认为:“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并以“自然分工—交换—社会分工”的发展逻辑论述了分工的起源(杨小凯、张永生,2003)。亚当·斯密(1776)更是在《国富论》中对分工和专业化及其功效

8、进行了无可比拟的描述,并提出了被后人成为“斯密定理”的有关分工的深刻思想: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分工依赖于市场的大小,市场大小取决于运输条件。杨格(AlynYoung,1928)指出:报酬递增取决于劳动分工的发展,现代形式劳动分工的主要经济是以迂回或间接生产方式使用劳动所取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