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

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

ID:37869048

大小:312.6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6-01

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_第1页
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_第2页
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_第3页
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_第4页
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6年第2期*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李新春苏琦董文卓内容提要:传统公司治理理论强调对于企业控制权的控制,而淡化了企业作为企业家精神租金创造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的内在逻辑分析,提出公司治理实质上包含着朝向企业家精神的保健机制与激励机制,其共同作用影响企业家精神的发挥从而决定了公司治理的绩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上市家族、国有企业的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明,就家族企业而言,激励机制对企业家精神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保健机制则表现为不作为或失灵;就国有企业而言,激励机制对企业家精神无显著影响,保健

2、机制则对企业家精神具有较为显著的/倒U型0作用。关键词:企业家精神公司治理保健机制激励机制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的公司治理设计在于通过控制权的约束(制约)来监督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或实现代理人按照委托人的利益来行事。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没有显著控制权的所有权和没有显著所有权的控制权0(BerleandMeans,1932)成为公司治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诱导后来的研究者主要关注对于控制权的控制。但显然,在委托代理结构中,如果不能发挥代理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在奈特意义上承担风险与不确定性的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控制权的控制机制(狭义的

3、/公司治理0概念)就可能是没有意义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必须将公司治理的焦点从减少股东与经理之间的代理成本转到研究给予企业向人力资本提供激励的机制0(RajanandZingales,2003),对经理人报偿制度的研究重点应落在企业家精神的激发机制设计上)))一个能兼顾代理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的制度是解决代理问题的途径(MuellerandYun,1997;ConyonandPeck,1998)。目前,公司治理研究有两个互为补充的观点:一是通过权力制约来实现对控制权控制的制度,尽管在理想情况下,这可以兑现对代理人的监督控制以防止其

4、机会主义行为,并避免对公司利益以及社会的损害甚至掠夺,但却难以兼顾激发与实施代理人的企业家精神;作为公司治理制度路径,它在本文中被称为公司治理的/保健机制0。另一方面,通过激励相容的报偿机制实现代理人企业家精神的积极发挥以实现公司的价值;这可以作为公司治理的一种企业家路径,文中称其为公司治理的/激励机制0。两种制度路径在过去的研究中基本是被隔离处置的,容易理解,如何有效结合这两种机制并使之产生更高的公司治理绩效是公司治理不可忽视的研究范畴。本文的贡献就在于理论地区分了不同类型的公司治理机制、探讨了怎样造就好的公司治理并作了必要的实证检

5、验。按照公司治理的激励机制和保健机制的强度,我们划分的公司治理形式涵盖激励型公司治理、保健型公司治理、好的公司治理与坏的公司治理等四种不同类型。文章进而利用上市家族、国有企业的数据对理论假设作了实证检验,结果证明:对家族企业而言,激励机制对企业家精神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果,保健机制则表现为不作为或失灵;对国有企业而言,激励机制对企业家精神无显著影响,保健机制则对企业家精神具有较为显著的/倒U型0作用。*李新春、苏琦、董文卓,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邮政编码:510275,电子信箱:mnslxc@zsu.edu.cn。作者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私营企业家族取向与治理行为研究0(项目编号:70472026)、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中山大学985二期/区域发展与产业组织0创新平台、教育部/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0以及广州市软科学课题/民营企业家族化治理及其改造0的资助,感谢匿名审稿人的评论意见。57李新春等: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下文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企业家精神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理论思考,从而在理论上勾画出何种公司治理机制能够最好地激发企业家精神;第二部分利用上市家族、国有企业数据并结合计量经济模型对文章的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第三部分报告实证检验结果;第四部分为讨论与

7、结语。一、理论思考11企业家控制的企业:公司治理的内生模式伴随中国经济转型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人们可以观察到诸多形态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共存和发展(如国有或民营资本主导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局面。不少文献指出民营企业的市场绩效显著优¹于国有或集体企业的原因是两者目标或运作存在明显的差异所至。国有企业因为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由此带来了组织的低效率。然而,深入的个案经验则提供了另一方面的证据:尽管国有企业承担一些如过度就业和历史遗留问题的负担,但它们也长期获得政府多方面的政策补贴、支持以及在各种重要资源获取上的优势,更有不少企业获得政府保护下的行

8、业进入垄断,这在民营企业则成为了显而易见的劣势。如果考虑到此因素,国有企业因为社会目标而导致效率低下就得不到很好的解释。在竞争性市场,潜在的终极解释或许可凝聚为企业之间制度或机制的差异(Estrin,2002))))企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