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851352
大小:4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6-01
《5.音德尔第五小学特色项目建设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音德尔第五小学2017年度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为实现我校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中走在全旗全盟的前列,实现创建一流名校,造福扎旗人民的长远目标,根据教育局关于特色学校建设的总体要求,经过专家的精心指导,校委会认真研讨,在充分征求全体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确立了我校的特色化管理的方向和目标----创办具有自己特色的生命教育。一、生命教育的办学理念和追求的目标生命教育的办学理念是“办生命教育,打造书香校园”。生命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建有文化的校园,塑有思想的教师,育有发展的学生,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二、生命教育办学特色的提出1.1
2、964年,日本学者谷口雅春出版了《生命的实相》一书,首先呼吁生命的重要性。1968年,美国著名演讲家、作家与人生导师杰·唐纳·化特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从生命教育近四十年的实践历程来看,它首先是从人们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事实开始的,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然而人生命的全部不仅仅是生物的躯体,自然的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物质载体,真正让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是人类丰富的精神生活。因此我们不仅要教育未成年人珍爱生命,还要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
3、创造生命的价值。这是人的生命形态和特征的本质要求。2.是事关民族振兴的大事。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青少年身心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成长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在中小学校中开展适宜、适时的生命教育,意义重大,任务紧迫,12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青少年的生命质量与健康素质关系到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开展生命教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新智慧的一代新人,提高他们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趋势中的应对能力。3.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
4、长的迫切需要。热爱生命、注重健康,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长期以来,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生命困惑与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指导,一些学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校园伤害、意外事故、自杀等危及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开展生命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是现代教育追求的根本目标。 4.是推进我旗中小学德育整体建设工程的重要举措。开展生命教育,有助于拓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途径,完善德育内容,更新德育方法,对于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教育观,进而树立正确
5、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三、生命教育内涵的界定及实施主体(一)生命教育:关涉一切“有生之命”“生命”包括一切生物界的生命,即人之生命和自然环境中的一切动物、植物的生命。中国古代庄子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诗意的描述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宋朝的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民胞物与”思想。就是说,天地、万物、人是一个生命的机体,天地就像父母,一切人、一切物都是天地所生,因而人民都是我的同胞,万物皆是我的伙伴,应该爱一切人和一切动物。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作为真正人道的教育,其目的是帮
6、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生命尊严的意识,高扬生命的价值,使他们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真正实现生命教育呵护人之自然生命、完善人之社会生命、涵养人之精神生命的价值。(二)生命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12生命教育是对应试教育、就业教育、技能教育等等仅仅服务于学生的生存竞争的教育的扬弃和超越,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也就是说,生命教育索要达到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生存,更要引导学生学会生存,更要引导学生理解生活、思考生命的意义从而去追求幸福生活。“昨天是历史,而明天是谜团,只有今天才是礼物。我
7、们要向对待礼物一样对待今天。”生命教育要关注学生当下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在当下的各种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追寻幸福,感受精彩生活,这样才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才能激励他们进一步追求美好生活,去创造未来的生活。生命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在学生学会生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追寻幸福生活。(三)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的超越与提升生命教育以“人性向善”为价值取向,以学生当下生活为出发点,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在生命的根基上确定起人的内在的不可让度的尊严,树立起生命的神圣观念
8、。生命化的德育在儿童的实际生活中进行,关怀儿童生活,关切儿童生命质量,帮助儿童在多元化的生活和不确定的价值取向中使之向善,并要创造良好的温馨的制度环境与氛围使人能够“抑恶向善”,而不是时刻阻止“恶”的发生。把人性中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感和正义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