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期青花瓷器的风格突变与繁荣

转变期青花瓷器的风格突变与繁荣

ID:37844070

大小:739.4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01

转变期青花瓷器的风格突变与繁荣_第1页
转变期青花瓷器的风格突变与繁荣_第2页
转变期青花瓷器的风格突变与繁荣_第3页
转变期青花瓷器的风格突变与繁荣_第4页
转变期青花瓷器的风格突变与繁荣_第5页
资源描述:

《转变期青花瓷器的风格突变与繁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四川文物2009年第1期转变期青花瓷器的风格突变与繁荣黄静(广东省博物馆)摘要:明末清初(十七世纪),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使景德镇青花瓷器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无论器物造型、纹饰内容及其绘画风格、青花料的运用等方面,都显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因此,古陶瓷学界把这一阶段称为“转变期”。本文通过对此期青花瓷器造型、工艺、纹饰等方面特点的分析、总结,进一步对转变期青花瓷器的审美思想和繁荣的社会根源等进行探讨。关键词:青花瓷器;转变期;繁荣;艺术特色;美学思想中图分类号:K876.3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62(2009)01—0055—05我国是最早生产青花瓷器的国度。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巩县窑的产品;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以景德镇窑最具代表;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红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在明末清初,也就是万历末期至清康熙早期的一个世纪里(17世纪),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使景德镇青花瓷器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无论器物造型、纹饰内容及其绘画

3、风格、青花料的运用等方面,都显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因此,古陶瓷学界把这一阶段称为“转变期”。在广东省博物馆的数万件陶瓷藏品中,属于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数量不少。这里谨以精选的几件藏品为例,探讨明末清初景德镇青花瓷器的艺术特色、美学思想,以及行业的发展动因。一、转变期青花瓷器的特点l、出现了一批独具时代特点的器形此时的青花器由于内外销的需要,产量很大。产品仍以日用器为主,宗教用器、陈设器次之。器物造型方面,有些器物表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如炉以钵式炉为主,侈口、束颈、圆腹、高圈足,有别于元至明早期的双耳三足炉、明中期的直身三足炉(图版叁.

4、1、2);盘的口沿为敛口、圆唇,盘腹弧线丰满圆润,大盘的口径多在3沪_40多厘米,底足一般为双圈足釉底(图版叁.3、4、5);罐一般为直口、长网腹、浅罔足,小罐冈形状象莲子而称莲子罐(图版叁.6、7);瓶以象腿瓶最具时代特色,为侈口、短束颈、长直身向下轻微内收、平底,因形状似大象的腿而得名,康熙时又称一统瓶,取“江山一统”之意(图版肆.1);觚为仿古青铜器的器形,此时广为流行。青铜觚为酒器,而瓷觚用于插花或摆设,故又称花觚。明末的花觚为撇口、长直身、平底。明末至清初的与前述同,但中间腰部往往稍稍突起一段(图版肆.2)。清康熙早期至中

5、期,逐步发展为大撇口、长颈、圆鼓腹、胫外撇、双层台底,这类觚又称凤尾尊,至康熙中期以后基本定型(图版肆.3)。笔筒多为喇叭口、束腰、二层台平砂广底的束腰形(图版肆.4)。钵式炉是这一时期的特色器型之一。如图版叁.2的青花花鸟纹炉,年代为清顺治,高14.8、口径22、底径13.5厘米。器物为侈口鼓腹,胎体厚重,足根外墙削釉一圈,平砂底较细滑。釉白中闪青,青花青翠浓艳。口沿下以一圈蕉叶纹为辅助纹饰,蕉叶大小相间,大蕉叶中梗留白。主题纹饰在腹部,以洞石、牡丹、松竹梅、蜜蜂、鸳鸯等组成。画面分两大部分:一面画有山石、鸳鸯、竹、牡丹。另一面画

6、有洞石、牡丹、松竹梅和蜜蜂等。其中一处牡丹画为双犄;竹叶画成“个”字状。喇叭口束腰形笔筒也是这一时期的特色,康熙中期以后基本定型为直筒形。如图版肆.4这件青花猫蝶(耄耋)图笔筒,高20.5、口径14、底径lo.5厘米,年代为明崇祯。该器物喇叭口、55万方数据四川文物2009年第1期转变期青花瓷器的风格突变与繁荣束腰、二层台平砂广底。口沿下暗刻花一圈。主题纹饰在上部,绘太湖石、玉兰花、兰草、猫、蝶等。中腰部以暗刻线和暗刻带状花纹分隔,绘唐草纹一周。足沿绘变形如意云纹一圈,云朵留白边。云纹下有双暗刻线。猫作蹲状,双目炯炯。身体以浓、淡青

7、花绘出花色毛。白釉闪青,青花翠蓝。该图取耄耋长寿之意。另外,还有一些独特的器型是这一时期特有的,如图版肆.5的青花花鸟纹摇玲杯,年代为清顺治,高16、口径9.8、底径5.7厘米。器物为酱釉口,釉白中泛青,青花发色青翠。胎体较厚,高圈足内有窑裂。足根外墙削釉一圈,露胎处见淡淡的火石红,旋痕明显。主题纹饰在杯的身体部分:画有洞石、兰草、菊花、小鸟、太阳等。在一枝斜出的梅枝上栖息着对视的两只鸟。另有两只鸟在空中飞翔,并抬头看着天上的太阳。在杯足部分还有一圈向下的蕉叶纹作为辅助纹饰,蕉叶大小相间,大叶的中梗留白。这种纹饰和器型都是明末清初时

8、较常见的。整个画面布局疏朗,画法由一笔点画、渲染平涂及皴法相结合。笔划细腻、随意而不失潇洒。又如图版肆.6的号筒尊——青花洗口双兽耳龙纹瓶,年代为清顺治,高45、口径10.7、底径15厘米。这种器型为顺治时期特有。仅见青花品种,因极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