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_陕出土东夷系玉器的启示

晋_陕出土东夷系玉器的启示

ID:37836501

大小:543.9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6-01

晋_陕出土东夷系玉器的启示_第1页
晋_陕出土东夷系玉器的启示_第2页
晋_陕出土东夷系玉器的启示_第3页
晋_陕出土东夷系玉器的启示_第4页
晋_陕出土东夷系玉器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晋_陕出土东夷系玉器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考古与文物1999年第5期晋、陕出土东夷系玉器的启示●邓淑苹(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的起迄应为公元前2698至2206年。那么,黄一、前言帝应该在这段时期中的初期,也就是公元前两千六、七百年。1997年秋,我曾赴太原参观晋陕豫三省总之,根据前面的分析,黄帝与蚩尤的古玉联展。1998年春,又赴西安参观了许多涿鹿大战,大约就发生在公元前第四千纪的出土的古玉。在这两次的旅行中,看到的重后段至第三千纪的前段,也就是公元前三千要古玉甚多,但最富有启发性的,是几件东年前后。夷系的玉器。在这个史无前例的大斗争后,东夷族群大家都知道,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时,东里的一些支族

2、,逐步地向西、向南迁徙。但①夷的主要地盘之一是在山东半岛。东夷族是,东夷族群特有的宗教信仰,以及在玉礼大势盛,本身就是由许多支族聚合而成。长器上雕琢神礻氏祖先纹饰的传统,也跟着各支期的人口膨胀,势力扩张到某个程度,一定族的迁徙而传播。由于玉是美丽而不朽的物会与邻邦发生冲突,而与东夷集团来往最频质,玉器更是先民用以沟通人神的礼器,无繁、关系最紧密、斗争最激烈的,就是以黄论其造形、花纹,或是上面所刻的符号,常河中上游为主要基地的华夏集团了。两大集都隐含了特殊的、形而上的意义。所以,由团之间的争斗,以华夏族的首领黄帝,与东东夷系玉器的散布,与形制花纹的演变,

3、可夷族的头目蚩尤,二者之间的涿鹿大战最为以追溯东夷支族的迁徙情况。有名。由于“黄帝”究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在过去,大部分的东夷系玉器,都是没家?还是可以传承数代的某一氏族首领的名有出土证据的传世器或流散品④。1972年,刘号?尚无法确知,所以,涿鹿大战的确切年敦愿教授公布了征集自山东日照两城镇的玉代,也难有定论。圭(图一,1)后⑤,学者们多据此将一些风苏秉琦先生曾对“五帝时代”提出中肯格相近的传世器与流散品,归之为山东龙山的看法,他根据《史记·五帝本纪》叙述黄文化,也就是以鸟为主要宗教象征的东夷族帝时代的社会情况为“迁徙往来无常处,以群的遗物。林已奈夫先

4、生、巫鸿先生以及笔师兵为营卫”,认为五帝时代的上限应不早于者,都曾撰文讨论⑥。但在1989年以后,江仰韶时代后期。而整个五帝时代可分为前后汉平原上的石家河文化玉器逐渐大量公诸于②两期,约相当于仰韶与龙山二期的分界。据世⑦,石家河文化玉器具有浓厚的山东龙山此,五帝时代的第一阶段——黄帝时代,应文化的风格,但二者地理分布颇远。对此,杨落在仰韶后期,也就是公元前3500至2800建芳先生曾提出“移民”说,来解释这一奇③年内。但是若依据传统的三统历,五帝时代特现象⑧。—15—纹的现象,多解释为:在东西两大族群的征战中,东夷族掳获了华夏族的玉器,如大刀、圭、戚等

5、,再加以改刀,加雕自己族系的神bl祖纹。之后,我于1997年秋与1998年春,分别在太原、西安看到出土的东夷系玉器。由于它们都有确切的出土地点,提供了新的思bm考方向。乃又撰写另一篇专文。在该文中,我参考了古史传说中有关氏族迁徙的资料,提出新的解释。本文是延续这一系列研究所撰的尝试性论文。主要是对由黄帝所主导的一场奠定华夏成为中国主流文化地位的战役——涿鹿大战后,非主流的东夷文化的流传与变迁,提出讨论。在本文中,我侧重介绍在山西、陕西所见的东夷系玉器,除了在前述论文中讨论过的两件有刃器外,还有一件玉神祖像,与一件雕了混合三大族系风格的玉琮。它们各有图一

6、11山东龙山文化玉圭(高18厘米,日照两城镇出土,不同的重要性。《考古》1972年4期)21山东龙山文化玉戚(高1617厘米,五莲丹土出土,《故宫文物月刊》)31石家河二、典型东夷玉器简介文化(?)玉神祖头像(高415厘米,石峁出土。《故宫文物月刊》)41良渚文化玉琮(高414厘米,瑶山出在讨论4件出土于晋、陕的东夷系玉器土,《文物》1988年1期,页40)51良渚文化琮形玉镯(高319厘米,福泉山出土,《良渚文化特展》1997,之前,要先将典型的东夷玉器上的花纹名称,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图30)略加定义。这类玉器甚多,为节省篇幅,在1996年秋,笔

7、者参加在余杭举行的,庆此仅介绍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典藏的3件。其祝良渚文化发现60周年的学术会议。在南京中2件玉圭属清宫旧藏,除了原有的花纹外,博物馆出版的论文集中,公布了征集自江苏还加雕了18世纪时,清高宗乾隆皇帝为它们溧阳的玉圭。由于这是一件出土于良渚文化所赋的诗篇,以及乾隆皇帝的玺文。在过去的地盘,但具有浓厚的山东龙山文化的玉圭,的出版品上,都刊出全器的图片,在本文中,对于它的文化归属,学者之间有了两派不同我拟以线绘图的方式,还原未刻诗篇与玺文⑨的意见。为此,我与同行的友人,在汪遵国前的样子。第3件是近日购藏的玉戚,虽然先生与汪青青女士的协助下,在存

8、放该玉圭断接且残缺,但意义重大。亦以线绘图表示。的常州博物馆中,仔细地观察了它。回台后,11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