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832657
大小:59.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6-01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第二、三单元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28-35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通过观察、操作、推算等活动,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交流和表达;知道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合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初步形成估计的能力,发展估计的意识。3.使学生在相关的学生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教学的信心,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2、。教学重难点重点:重点是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探索并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难点:难点是合理估计物体的轻重。课时安排 3课时单元知识点认识千克,用千克作单位估计或测量物体的轻重认识克,用克作单位估计或测量物体的轻重,千克和克的换算第1课时教学内容:P28——30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
3、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样食品(出示蜜枣、膨化食品),他们在争吵到底谁比较重,你能想个办法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讨论,得出结论: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1、学生尝试称一称蜜枣的重量谈话:通过掂一掂,我们发现蜜枣比较重,但它到底有多重呢?我们一起来称一称吧。2、认识秤面,认识千克学生观察秤面,说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kg和数字刻度)问:你知道kg表示什么么?3、学生再次称一称蜜枣,初步
4、建立1千克的概念三、应用拓展,完善体验1、想想做做1、2题2、认识形形色色的秤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用来称物品重量的秤也是各种各样的。3、想想做做3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四、总结延伸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2课时教学内容:P31——33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
5、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谁来说一说,1千克的物体拎在手上有什么感觉吗?小结:千克是一个比较大的质量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通常用它作单位。还有一些比较轻的物品又用什么单位来称量呢?讲述:克也是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克来作单位。克的符号是g。二、动手使,解决问题1、认识天平出示天平并介绍。2、称出10克的黄豆学生分组活动称出10克重的
6、黄豆。教师巡视。问:10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交流汇报。问:根据我们数出的结果,你又想到了什么?感受1克黄豆的重量。3、感受1克的重量⑴分组掂一掂准备好的2分硬币。问:2分硬币掂在手上有什么感觉?⑵再掂一掂一根羽毛和一把学生尺,问:一根羽毛和一枚2分硬币比,哪个更轻些?4、学习用克称物品的重量。P32水果图问:你能看出图中物品的重量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5、了解千克和克的进率出示一袋蜜枣,这袋蜜枣的重量是500克,那么两袋这样的蜜枣是多少克?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7、1、第1题观察插图,指名回答书上的问题,再体温: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2、第2题让学生猜一猜这三种物品比1克轻还是重?实际掂一掂,在比较中加深对1克有多重的体会。3、第3、4题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3课时教学内容:P34--35教学目标: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一、完成练习五中的习题。1、第1、2题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积累的对相应实物重量的体验,结合给定的数据思考选择什么样的答案或计量单位
8、比较合适。交流时注意让学生依照对这些物体重量的感受说说自己的想法,以加深印象。教师小结解题策略。2、第3题首先复习千克和克的进率。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题。最后组织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第4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细心收集图中的信息。再解决所提出的问题。最后要求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组织交流汇报。汇报时主要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解释。4、第5题引导看图,说出每样商品的净含量。再由学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最后组织交流,并鼓励学生再提出一些数学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