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文字谱系疏证》看文字谱系问题

从《古文字谱系疏证》看文字谱系问题

ID:37829755

大小:1009.44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6-01

从《古文字谱系疏证》看文字谱系问题_第1页
从《古文字谱系疏证》看文字谱系问题_第2页
从《古文字谱系疏证》看文字谱系问题_第3页
从《古文字谱系疏证》看文字谱系问题_第4页
从《古文字谱系疏证》看文字谱系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古文字谱系疏证》看文字谱系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二屆中區文字學學術研討會http://www2.thu.edu.tw/~chinese/twc/no12/從《古文字譜系疏證》看文字譜系問題--以聲首「之部」字為例卓盈君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生會議日期:民國九十九年六月五日(星期六)會議地點:靜宜大學伯鐸樓121會議室主辦單位: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第十二屆中區文字學學術研討會從《古文字譜系疏證》看文字譜系問題—以聲首「之部」字為例*卓盈君摘要文字起源於依類象形,成熟發展於形聲相益。形聲的構字模式多元,也成為漢字結構中的最大宗,如果說漢字系統是以形聲字為結構發展的體系,一點也不為過。基於這點,

2、透過這樣歷時層面的諧聲字整理,我們看到了更多更多早期漢字起源的文字材料,《古文字譜系疏證》就是以這樣的基礎產生,全書所搜羅的材料涵括甲骨、金文、簡帛、璽印、石刻文字不等,字形系統也擴大到殷商至東漢,本文主要針對《古文字譜系疏證》提出幾點疑問,此書以音系形,這樣的聲符譜系,縱觀線性的譜系結構來看,它的確為研治小學者帶來許多便利。但是,這樣的聲符譜系在幾千年漢字發展的過程中它卻不是平面形成的,在經歷過朝代更迭,某些文字結構已經有了變化,形音義三位一體的關係也產生了局部性的破壞,對於這樣以音系形的譜系系統而言並不能完整窺得漢字形聲字發展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變異情形。那麼,對

3、於所謂的文字譜系的標準是不是能進一步探討商榷的空間,對於地域性質強勢的諧聲字是不是能歸結它的分域形式?本文試圖以已知(聲符譜系的發展步驟)求未知(形聲斷代及變異起源)探討這樣一個線性的文字譜系當中,是否能完整窺得形聲體系發展變異的全貌以及線性結構下所面臨的問題。關鍵詞:文字譜系、諧聲、同源、聲系、韻部「之部」*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三年級。1225第十二屆中區文字學學術研討會一、前言《古文字譜系疏證》作為本文主要探討材料,對各字的形體構造、流變和用例進行疏理考證。大體上每一字先分析其構形原意,辨析各種形體流變並給予力所能及的闡釋,然後根據所引典型形體及用例逐

4、項訓釋,依據傳世和地下新出的文字資料進行必要的考證工作。此書出版揭示了漢字同源、分化、孳乳的現象,以文字的演變發展來看,漢字因同源、分化、孳乳等現象所孳乳出的古文字族亦或古文字群,並提出了四大貢獻,一、可以糾正以往字詞典中對眾多字詞本義訓釋的錯誤。二、可以補充以往字詞典中遺漏的義項。三、可以為字詞典增補大量的早期例證。四、可以為大型字典補充大量的古文字形體,並糾正其對古文字構1形的說解。這樣的貢獻為本文探討過中帶來莫大的便利,透過大量的古文字形體和增補的例證,我們可以從這樣的基礎反推試探古文字的譜系透過這樣的編排結構是否還存在著小小的瑕疵,《古文字譜系疏證》主要以

5、「同諧聲者必同部」的規則編排而成,底下的聲首系統也依這個規則推求古聲母。一系列下的文字系統的諧聲字絕非一時一地所造,同一個聲符當然也絕非同地域所造。但作為聲符,形體書寫卻有相承關係,如果要溯源,殷商時期諧聲系統就已產生,諧聲字所从的聲符在每個造字時期都逕自增加,形聲字數量非常龐大,在文字系統中所占比例也越來越高,如要研究這樣的系統就必須斷代和分域。那麼是不是可以合理的懷疑,這樣跨越不同朝代、分屬不同方言地域所遺留下的文字譜系系統,我們不能把它看做一個共時方言的語言系統,那是否能符合段玉裁所謂的「同諧聲2者必同部」的原則?是否能窺得形聲字在斷代上的起源與形成?是否能

6、看出異域性特徵強烈的聲符特徵?由於這樣的諧聲譜系系統還是有分類不足的問題,本文約略舉出五個在透過這樣的諧聲譜系對照上可能遇到的諧聲譜系不能規範的聲首孳乳分化的問題。二、諧聲譜系不能規範的聲首孳乳分化舉隅(一)韻母歸部問題1黃德寬:〈對古代漢字發展沿革內在關係的探索與揭示---關於《古文字譜系疏證》,《學術界》總110期,2005年一月,頁294。2古時閱讀先秦古籍的時候會發現一些不和諧的音韻,為了求和諧,將這些不諧音的字臨時改讀,這種做法稱「叶音」。清代學者顧炎武研究認為《詩經》中的每個字都有自己固定的讀音,但因先秦時期漢語字音是有著不同於現在發音的語言系統,導致

7、用今音讀《詩》時會有韻腳不和諧的現象,但若用先秦的語音系統來讀則韻腳自然和諧。清代段玉裁在研究先秦古籍發現一重要現象,就是諧音字的偏旁與《詩》中的韻腳相符合,便提出「同諧聲者必同部」的理論,也就是《詩》中用作諧字的偏旁相同,則在先秦音系中必定屬同一韻部。2226第十二屆中區文字學學術研討會同諧聲者不一定同部,不只在異體形聲字可見。異體形聲字所產生的矛盾讓單純形聲字同樣有同諧聲者不一定同部的造字問題,只要語言隨時、地改變,這些形聲字就不會是同一音系下標準的音值。以下試舉一例說明韻字歸部問題。31.侮「侮」字一直就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學者據侮字在《詩經》、《左傳》

8、中與侯部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