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823584
大小:44.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5-31
《沙县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总则 1.1目的和依据 辐射事故所具有的突发性和危害性,应急响应的复杂性,及其政治、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敏感性,为确保辐射事故发生后能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做到统一指挥、大力协同,将辐射事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沙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1.2辐射事故分级 本预案所称辐射事故是指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 根
2、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从重到轻将辐射事故分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重大辐射事故、较大辐射事故和一般辐射事故四个等级。 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是指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 重大辐射事故,是指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较大辐射事故,是指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
3、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9人以下(含9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一般辐射事故,是指Ⅳ类、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 1.3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建立环境污染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环境污染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减少环境事件的中长期影响,消除或减轻突发环境事件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
4、形成快速反应能力。 分类管理,分级负责。针对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辐射污染扩散的特点及其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分级响应,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1.4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是《沙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专项应急预案,适用于本县境内发生的辐射事故。 2.组织机构及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 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 县人民政府 县各有关部门门 县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提供协作支持 县辐射事故应急 领导小组办公室 县环保局 县公安局 县卫
5、生局 县财政局2.1.1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组成和职责 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县环保局、县公安局、县卫生局、县财政局局长任副组长,县环境监察大队、县环境监测站、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县疾病预防监控中心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县环保局。 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⑴贯彻执行国家辐射应急的方针政策和辐射应急工作要求; ⑵负责向县政府、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报告辖区内发生的辐射应急事故或
6、事件; ⑶建立全县辐射应急响应网,组织制定沙县辐射应急响应方案,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⑷应急期间和应急终止后,组织环境监测站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实施场外应急响应中由环保局负责的其他任务; ⑸组织参加辐射应急人员培训和应急演习、练习; ⑹配合上级组织事故调查,审定造成环境影响的事故责任单位的事故报告和应急工作报告; ⑺负责组织辖区内辐射应急响应方面的公众宣传和教育工作。 2.1.2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成和主要职责 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县环保局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县环境监察大队队长担任。
7、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⑴组织宣传、贯彻国家辐射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及上级应急工作要求; ⑵制定并及时修订辐射应急响应方案,负责组织应急准备工作; ⑶配合上级完成应急期间的通信联络、信息资料的接收,配合上级完成应急期间传递应急通报、通告、工作报告的起草,配合上级组织事故调查和环境监测; ⑷组织参加应急人员的培训和应急演习、练习; ⑸完成辐射应急领导小组指定的其它辐射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并定期向辐射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工作。 2.2职责分工 县环保局:负责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调查处理和定性定级工
8、作,协助公安部门监控追缴丢失、被盗的放射源。 县公安局:负责丢失、被盗放射源的立案侦察和追缴,维持社会治安,协助环保、卫生部门隔离和封锁事故发生现场进行交通管制,疏散转移受害人群,协助环保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 县卫生局:负责辐射事故的医疗应急和辐射卫生防护药品的准备、管理和发放;负责事故发生时公众(包括撤离安置人员)的健康管理和防病治病工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