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813040
大小: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31
《说课稿《给予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给予树》说课稿马山县白山镇城南小学李小周一、说教材 《给予树》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整个单元课文的基调是“爱”,而《给予树》就是其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用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同时也揭示了“给予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优秀品德”
2、的人生道理。二、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出10个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地写出由12个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与体贴。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四、设计理念 《给予树》这篇课文以“爱”为线索,突出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引导和调动学生
3、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五、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1、读写结合法,让学生写感谢语。2、电化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3、朗读感悟法,体现语文“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4、师生互动法,启发思考,得出结论。(二)说学法 设计教学时,我以情感为主线。以“爱”贯穿始终,通过品读词语对文章中的语言文字进行理解、积累。通过师生、生生等多种形式的对话来发掘文章的情感内涵。 学生的学法:准备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指导。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起情感导入:先让学生看图片,了解圣
4、诞节。然后齐读课题。最后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样设计学生对圣诞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质疑,孩子们更有求知的欲望了。(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2、检查读书情况。3、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孩子初步地感受课文,自主地学习生字、生词。“授之与渔”才是课堂真正的目的,让学生主动识字、同桌互相识字,目的在于让学生能更有方法的主动地识字。自主学习完成后,检查读书情况,检测自学情况是必要的,采用多变的形式进行,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完
5、了生字词,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动的地方读,这样更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第一印象,让课文本有的闪光点在学生的脑海中闪烁。(三)深入故事研读课文1、体会妈妈心情变化(1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3)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根据“妈妈担心什么——妈妈为什么生气——妈妈为什么激动”这三个问题来划找句子。体会妈妈心情的变化。这样,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妈妈
6、美的情感。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习的整体效益。从妈妈的心情变化中,再一次感受到“爱”的力量。整个教学过程抓住文中小女孩的“沉默不语“和妈妈的心情变化,由点入手辐射全文,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意蕴理解能力,让课堂轻松而不繁琐。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金吉娅沉默不语的原因。(1)自读,指名说。(2)她为什么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呢?(3)品味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这一环节,着重品读课文重点词句,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心灵的美好。主要围绕着“金吉娅拿着这二十美元到底做了什么?金吉娅在拿卡片时是怎么
7、想的?再看看自己手里的二十美元,她决定买吗?”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体会金吉娅矛盾的心理,让学生明白“给予就是这样,在获得的同时,还意味着放弃”“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3、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1)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你能代妈妈说吗?(2)指名读.(3)课件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rén)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chánɡ)的笑脸。作为哥哥的你,你会——(男生
8、读最后一段)作为姐姐的你,你会——(女生读最后一段)还有我们每一个被感动的人会——(齐生读最后一段)(4)背一背。(5)课文学到这儿,你认为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呢?(6)生交流,师点拨。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课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