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796230
大小:3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31
《谈谈蹴鞠和投壶产生的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蹴鞠和投壶产生的原因 宁夏同心县王团镇圆枣学校马彦国 摘要:根据体育史教育理论及体育史料的考证,舂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历史性的大转变时期。战争不断爆发,军事体育紧密地为练兵和战争服务,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有了显著进步。给体育的演进提供了条件。 一、蹴鞠产生与群众游戏,而非起始军事训练。传统的论点:“中国古代足球是用作训练士兵的一项运动。”(《中国体育史参考资料第五辑》第87页。人民体育出版社,1958年版)。“古代的‘蹴鞠’原是军队中练习武艺,选拔人材的一种有益的活动。”(
2、《体育报》1980.1.14《我国古代的足球运动》)。传统观点的主要论据:《刘向别录》中的一句话:“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列五国《汉书.艺文志》把《蹴鞠二十五篇》列入兵技巧内。论点:蹴鞠产生于群众游戏,而非起始军事训练。蹴鞠由民间传至军队,经军队加工改造后又影响了民间的蹴鞠。论据:(一)汉前期,蹴鞠已被军队个为采用。刘向的蹴鞠兵势也……“一段话,是对西汉当时的现实描述,而不是给以往战国时期蹴鞠的结论。”“蹴鞠”一词,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战国策.齐秦》苏秦游说齐宣五时形容临苗:“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蹴鞠者。”战国时期,临
3、淄居民有100万人之多,城市中有庞大的士阶层和商人阶层,这些闲阶层。既是蹴鞠运动的创造者,又是享用者,蹴鞠运动在战国时期的盛行作的结论。(二)颜师古在《蹴鞠二十五篇》的注中说:“蹴鞠,陈力之事,故附于兵法。”“附于”非正式也,它就正式的“射法”,“剑道”,“手搏”当然有很大的区别。(三)司马迁《史记.苏秦记》说:“其民无不吹竿……蹴鞠”并来说蹴鞠就是军事训练的手段,只是说人民群众的一种娱乐活动。同时,司马迁《史记》曾记载当时大政治家苏秦,在向魏王介绍他所看到的齐国首都临淄的繁荣景时说:“临淄的局面生活富裕欢乐,经常斗鸡,走狗,蹴鞠。所以说蹴鞠在市民当中是一项很典型的游戏活
4、动。”楦宽《盐铁论》中提到的“康庄驰逐,穷巷蹴鞠。”指的就是一般平民百姓的蹴鞠活动。司马迁生活于刘向之前,是一位态度严慎,忠于史实的伟大历史学家。(四)《西京杂记》记述刘邦之父爱好蹴鞠一事,足以说明生于战国时期的太上皇刘邦之父,喜好蹴鞠是为了消遣娱乐,而不是为了服兵役。 (五)随着奴隶制的瓦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历史性的大转弯时期,战争不断爆发,普通群众也可当兵服役,军队成分和气氛随之发生变化,随着人民群众当兵服役把民间的蹴鞠带到了军队。“
5、今军无事,得使蹴鞠”士兵们的蹴鞠必然会引起具有远见的卓识的将领们的注意,于是大力提倡,统一场地。规则,人数,使蹴鞠得到进一步发展为练兵和战争服务。经军队再加工改造后的蹴鞠又影响了民间的蹴鞠运动。因此蹴鞠运动大为普及和发展。结论:蹴鞠产生于群众游戏,一定社会现象的产生,离不开社会大背必有产生的原因,战争促使蹴鞠由民间传到军队。经军队加工后又影响了民间。只根据《刘向别录》中的一句话,就认为“蹴鞠”本是军中练武的一种活动,未免不妥。二、投壶是文士阶层崛起后的产物。“投壶,射之细也”,投壶由“燕射”演变而来。为什么“燕射”会演变为投壶呢?传统的观点和依据是古代学者吕大临和应镛吕氏
6、大临曰:“投壶,射之细也。燕饮有射以乐宾,以雪容而不讲艺也。或庭之广修不足以张侯置鹄,宾客之众不足以备官比耦,则用是礼也,岁弧矢之事不呢功能行,而比礼比乐,志正体直,所以观德者犹在,此先五所不废也。”应氏镛曰:“壶,饮器也,其始于燕饮之间,谋以杂宾,或病于不能射也,举席间之器以寓射节焉。制礼者固为节文,此投壶之所由兴也的论述:。”这一论点已为我国的学者所接受。如:范生:《投壶史料的初步整理》(见《中国体育史参考资料第三辑》。人民体育出版社,1958年版)一文中说:“我国春秋兼并时代,诸侯不一定个个擅长射法,于是把燕射礼改为投壶礼。”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校图书馆,196
7、3年版)一文中说:“若条件不备,射礼不能行,则举行投壶。”论点:投壶是文土崛起后的产物。论据:(一)我国春秋以前的奴隶社会是一个“为政尚武”的时代,出现了一个武士阶层,被奴隶主利益化了的各种“射礼”正是武士时代的产物。(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逐渐崩溃,武士阶层也逐渐瓦解,蜕变,其中一部分变成了“儒”—文士。文士出现之后,社会潮流由尚武逐渐变为崇文。文士们鄙视武力。此时儒侠对立。文武文途有关。当时,文者倾向于内心修养,而不习武事,专注于依冠,礼仪,饮食之间。投壶这种从容安息,养志游神,讲究礼节的活动,正适合其需要,文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