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788897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31
《种子萌发评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种子的萌发》评课稿李洪波 听了王老师一课以后,还是有些可以令人反思学习的地方,下面就简单介绍如下。一、值得学习的地方:1、教师对教材实验大胆处理。具体体现有三:A、把浸泡种子200毫升水改为50毫升。B、将云豆种子替换油菜种子。C、容器将试管替代烧杯。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对教材有过深入的钻研,并且对教材中的实验有过多次的实践,通过实践发现实验不明显进行重新调整。云豆观察比油菜籽更直观容易,试管比烧杯更容易发现水分的减少。2、教师对实验材料有效控制。具体体现有三:A、干种子使用信封包装。B、选取十粒浸泡种子其中两粒放入盆中观察。C、以老材料到教师地方换新材料。教师总是想得那么细致周密,总是
2、在需要的时候,恰如其分地提供相应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高亢的学习兴趣,全班学生也有序、高效地进行着科学探究实验。这一切应该得益于教师对实验材料的有效控制。二、值得商讨地方:1、科学规范的科学语言。第一、对于“白云豆”的名称规范。听课之时,我还一直在想,教师板书中的“白云豆”是否正确规范,通过网上搜索以后,我发现“白云豆”与“白芸豆”是同一类,只是写不一布局。第二、教师多次使用儿童化或拟人化语言,这样显得更具有亲和力,比如:他们都躺在课桌里、请你说说他们“相貌”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虽然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但在科学课中似乎有点欠妥,科学课需要准确、规范对物品或物品某部分命名称呼。科学更
3、具有严谨性。在一般性的语文课中,同样一句话,显得很有童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但科学课上是不规范的。2、直接高效的课堂引入。教师手拿一粒黄豆、蚕豆、云豆。一次次地问学生:这是一颗什么豆?然后一次次反复上黑板书写名称,效果差且效率低。因为学生根本无法看清教师手中的豆。何不直接一颗颗放在实物投影上提问,学生看得清楚速度也快。 三、课后反思:1、教材并不完全正确,但也需要认真钻研教材,清楚教材编排的真正意图。 从今天下午的一段激烈的评课,让我觉得对教材编写意图的认识是何等重要。以黄豆、蚕豆、油菜籽浸泡对比实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甚至出现了很多令我们“傻眼”的科学专业知识,似乎我们都走入了实验的“盲区”
4、,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一个什么实验,其目的是什么,为下面哪些内容铺垫或服务?了解教材编写实验意图,你就能准确把握实验,就会合理调整实验使其有明显的实验效果。在这里的实验,教材主要编写意图是让我们了解各个种子在浸泡一段时间以后,会出现水份减少的情况,旨在了解种子萌发需要水,会使种子变软膨胀。而弱化种子之间浸泡水份多少的比较。就像蔡老师说的那样,注重纵向的比较,而弱化横向比较。如果明白这一些,实验也就没有那么多“纠解”或“矛盾”的地方了,无需要去多余考虑其他的实验影响因素。简单点:放入水中后划出红刻度线,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再划一条线,这样就有清楚的对比比较。2、让学生亲历一个个科学实验,亲历一个个科
5、学探究过程。 科学课就需要让学生亲历一个个科学探究过程。在这节课上,教师层层有序安排,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经历一个个观察、对比实验,从干种子异同点观察——浸泡对比实验观察——浸泡种子表面观察——解剥种子内部观察,以后到最后一个课后延伸实验,让我们看到了实验的巧妙连接、合理安排,学生也在教师的引领下一次次亲历,始终保持高涨的探究兴趣。3、严谨规范的实验、有效控制实验材料。“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因此,我们需要为学生适时地提供有结构、有层次的实验材料。这样,学生的探究活动就会随着材料的不断提供而向前推进。教案中心也精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