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787928
大小:3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31
《融资性担保公司反担保环节法律风险防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融资性担保公司反担保环节法律风险防控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在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律风险以承担法律责任为特征,存在于担保业务的各个环节,一旦发生,会给融资性担保公司带来极大困扰甚至致命打击。 一、反担保的概念和反担保方式的种类 1、反担保的概念 反担保的概念,在古代罗马法、近现代大陆法系或英美法系的担保立法制度中都没有记载,唯有我国首次直接以《担保法》、《物权法》等法律形式明确界定了反担保的概念。反担保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向
2、担保人承诺或设定物的担保,在担保人因代为清偿债务人的债务而受到损失时,向担保人进行清偿的民事行为。 2、反担保方式的种类 我国《担保法》司法解释和《物权法》规定,反担保方式的种类可以为:债务人以外第三人的保证、债务人或第三人的抵押和质押。反担保方式选择中,融资性担保公司(下称“担保公司”)往往会综合担保金额、担保期限、项目风险度及反担保人的资信等因素,单独或组合选用。 二、反担保合同订立法律风险与防控措施 《担保法》和《物权法》规定,保证合同、抵押合同和质权合同的当事人必须订立书面合同。
3、反担保合同是担保公司和反担保人之间民事权利义务的载体,是担保公司启动追偿程序的必备材料和重要证据。加强对反担保合同签订条件、主体、内容和签章的审查,是担保公司防控反担保合同订立阶段法律风险的关键。 1、签约条件方面 对于反担保人是公司的反担保合同,若签约条件不符合《公司法》第16条对公司对外担保的强制性规定,可能有被法院认定无效的法律风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形势下审理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五部分第15条规定,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无效;违反管理性强制性
4、规定的,法院应当根据具体情形认定合同效力。《公司法》第16条规定的性质,目前学说研究和审判实务中有认为是管理性强制性规定;也有认为是效力性强制性规定,-6-笔者亦认同此观点并认为担保公司应加大对反担保公司章程和公司决议的审查力度,要求反担保公司依法按章签约,防控反担保合同被法院适用“《合同法》第52条(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确认无效法律风险的发生。 2、合同主体方面 仅以政府担保为例。《担保法》第8条规定:“国家机关不能为保证人。”根据反担保适用担保的规定,国家机关当然不能为反
5、担保人。国家也三令五申严禁地方政府以任何直接、间接形式为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提供担保。现实中,不少担保公司却认为把地方政府还款承诺函作为反担保措施很安全且乐于接收。笔者认为,担保公司和承诺政府明知法律禁止性规定和国家禁令仍执意而为,双方均有过错;若法院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损害国家利益为由认定政府承诺函无效,即使依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7条规定判决,承诺政府也仅对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承担一定比例的赔偿责任,担保公司接受承诺函的初衷无法实现。 新《预算法》首次确立全口径预算管理的原则并堵上了地方政
6、府担保的“暗门”。在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期间,笔者建议担保公司对照新规,参考《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和银行做法,结合政府领导人任期、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资信,研判存量担保贷款风险类别,采取落实第一还款来源、补充反担保、加大清收适时退出等措施防控风险,同时依法办理新增融资平台贷款担保。为防控反担保合同因主体不适格而无效法律风险的发生,担保公司应严格合同主体资格审查,避免与法律禁止担保的主体签订反担保合同。 3、合同内容方面 《合同法》第12条规定,合同内容由当事人
7、约定。诉讼追偿中,法院常因反担保人刻意躲避、拒绝签收而无法以公告送达以外的方式送达法律文书,而公告一次至少需要60日,造成案件审理被迫中止。为此,笔者认为不妨在反担保合同中约定法律文书送达地址确认条款;同时结合《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要求企业向工商部门报送并公示的企业年度报告内容,在反担保合同首页详细填写反担保人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多种联系方式,防控项目人员变动造成的联系不畅和送达难法律风险的发生。 笔者代理的多起案件庭审中,对于担保公司同时请求支持违约金和代偿资金占用费的诉求,被告
8、大多请求法院减少违约金并驳回担保公司代偿资金占用费诉请,审理法院通常适用《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及其司法解释(二)第29条规定,-6-在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范围内择高支持一项。民事诉讼实行“不告不理”原则,合同约定过低固然会有未请求部分得不到审理的法律风险,但约定过高,诉求不适当部分将得不到法院支持,且须自行负担不当请求部分的诉讼费。实践中,担保公司常因合同约定的违约金和资金占用费过高而导致诉求不被法院全部支持。为防控诉求过高部分不被法院支持而承担多付的律师费和诉讼费法律风险的发生,笔者认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