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矛与盾的集合评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矛与盾的集合》评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带着一颗虔诚的心认真聆听了两节成功的交流示范课。说这两堂课成功姑且不论它能体现多少新的教育理念,单从它是教师按自己的理解来上的,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来上的,上出了个性,上出了特色,收到了实效这个层面来说就已经令人刮目相看了。今天,我不仅看到了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我更惊喜地看到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在师生的双边互动中大显神威。一、且看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之上如何游刃有余、张弛有度、大显神威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应以学生为主角,但这并不是淡化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
2、我们以春风润物之举,教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以画龙点睛之笔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以上两节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恰当好处。细细回味一下,有如下几点值得借鉴:1、教材的使用具有独创性。新一轮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要学会灵活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加工”,进行灵活处理,从而使教材拓展出新的内容,挖掘出新的底蕴。教材不完全等于教学内容,同样的教材,不一样的取舍就会出现不一样的效果。杨老师在教材的处理方面匠心独运体现在如下方面: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矛和盾的集合》这篇文章从语言到内容都偏于理性,这对于形象思维强
3、,抽象思维弱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无疑存在理解方面的困难。针对教材这一突出的特点,杨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发名家发明坦克的过程这一部分,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课堂花去了近一半的时间。这部分的教学到位了后面的识理就是水到渠成。②适时给教材补白。在学习发明坦克的过程中教师不仅紧扣教材进行教学,而且引导学生探究发明家在发明坦克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层层深入,创造性地补白了教学内容,让学生深入发明家的心里,想他所想,急他所急,乐他所乐,这样立足于文本的生发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③有机地重组教材。教学过程中杨老师避免了逐词逐句的繁琐讲解,避免
4、了盲目散漫的无味纠结,以重点问题“发明家还会遇到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组织教学,科学高效。在学完重点内容后,教师串联,学生配合,把发明家的思考过程通过朗读进行回放,这种串读就是对教材的重组。教师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坦克的发明过程,把课本中的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这就是一种内化和吸收的过程。张老师在教《比尾巴》一文时对于问句的呈现,引导学生可以三问三答读文,也可以一问一答地读课文,让学生来当报幕员宣布比赛内容,当裁判宣读比赛结果,学生乐在其中这也是得益于她对教材的一种创造性使用。④适度地开放教材。课堂小语文,生活大语文。我们的教学应该以一种
5、开放的势态与生活相连接。杨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时并不拘泥于课本,而是鼓励学生以生活中的事例来理解。张老师由课文引导学生课外读《十万个为什么》,由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引到谁的脖子最长,谁的鼻子最长,谁的耳朵最灵等。有此可见,两位老师没有把教材当成不可逾越的“圣经”,而是当成了课堂教学的“支点”,依据这一“支点”让学生增长学识、发展能力、提升人格。2、课题的呈现具有艺术性。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它的作用不可小觑。虽然我们今天所听的是第二课时,但杨老师并不是直截了当地把课题写出来,他在课题的呈现上注重了层次性,先呈现“矛”和“盾”这一组反义词,同时让学
6、生识记这两个字,将课题于巩固旧知相结合。接着再让学生说说矛和盾的作用,然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果将矛和盾集于一身、合二为一,将会如何?”至此课题才完整地呈现出来。同时学生学文的兴趣也油然而生。3、问题的设计具有多维性。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可见,提出问题是教学的起点。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一头雾水,那样问,学生会豁然开朗;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现”。提问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门艺术。从增强指向性、注重思辨性、体现层次感、找准切入点四个方面,有
7、效进行课堂提问,引领学生在创造性的智力震荡中活跃气氛,调剂精神,促进思考,启迪智能,最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坦克同学们没见过,对他充满了好奇,问题肯定也很多。他们想知道坦克为什么要做成铁屋子的摸样?为什么还要伸出长长的炮口或枪口?为什么会跋山涉水?等等。杨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发明家在发明坦克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两个关键问题展开教学,变散为聚,化零为整,优化了课堂提问。学生在关键问题的统领下,自觉地把大问题化解为:①盾太小了怎么办?②铁屋子不能进攻怎么办?③铁屋子不能动怎么办?不需要老师再多费口舌,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
8、中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既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也能打通学生的学习思路,从而理解发明家的创造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学会了独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