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

中考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

ID:37768875

大小:20.2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30

中考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_第1页
中考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_第2页
中考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_第3页
中考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_第4页
中考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获得良好的考试状态:http://www.onejam.cn/wangye/gaokao/shuimian.html中考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材料分析题是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中的重要题型,具有形式多样化、信息容量大、设问角度多、能力要求高等特点,既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2012年中考思品试题,谈谈几类常见材料分析题的解题策略。1.说明类、反映类材料分析题。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说明(表明)了什么”,或“上述材料反映(体现)了什么”等,注重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这类试题的解

2、题策略是:先描述材料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个问题的实质,即“通过什么反映了什么”。例1:(2012年山东滨州中考试题,本题有删减)【关注时事情系家乡】时事一滨州新闻网:2011年,滨州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817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3.8%;地方财政收入l30乙元,年均增长2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540元和8744元,年均分别增长14%和14.9%。时事一反映了哪些经济或社会信息?参考答案:2011年滨州市经济社会取得较快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人大幅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相比仍比较缓

3、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等。2启示类材料分析题。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考查学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这类题目的解题策略是:先找出材料所叙述问题(现象)产生的原因或材料中人物、事件的特点,也就是先回答出“材料反映了什么”,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回答出怎样学习好的方面、摈弃坏的方面。例2:(2012年贵州铜仁中考试题,本题有删减)2012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9周年纪念日,也是雷锋去世50周年纪念日。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这一天全如何获得良好的考试状态:http://w

4、ww.onejam.cn/wangye/gaokao/shuimian.html国中小学生学雷锋“六个一”活动全面启动。广大中小学生将通过读一本书、讲一个故事了解雷锋事迹,通过开一次班会、写一篇心得感受雷锋精神,通过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志愿服务开展学雷锋实践。经过50年的发展和积淀,雷锋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全国各地纷纷开展纪念雷锋、学习雷锋、实践雷锋精神的活动,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学雷锋高潮。雷锋虽然生命短暂,但雷锋精神却具有永久的生命力。这对我们实现生命的价值有什么启示?参考答案:①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许多人虽然生命已经结束,但他们为

5、社会所作的贡献却让后人受益无穷。②我们应该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从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关心、帮助他人,在不断奉献中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等。3.理解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对上述材料该如何理解(认识)”,或“谈谈你对××的认识(理解)”等,重点考查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题策略是:如果所给出的材料较长,应分层概括出每一层的意思,即明确它属于哪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是概念性的,还要回答出“这个问题是什么”),然后再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等。另外,我们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时,思维要有发散性,角度应全面一

6、些。例3:(2012年黑龙江鸡西中考试题,本题有删减)【文化瑰宝】2012年秋季,国家将正式启用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在新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专设了书法课。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书法进课堂的认识。参考答案:①有利于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②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⑥有利于陶冶学生性情。⑦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4.评析类材料分析题。如何获得良好的考试状态:http://www.onejam.cn/wangye/gaokao/shuimian.html这类题目的设问一

7、般是:“对××进行简要评析”,或“你对××持怎样的态度”等。这类题目的解题策略是:先进行正误或好坏的总体评价,然后再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做出评价的依据。这类题目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但重点考查学生的觉悟水平。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对于行为是非、说法正误的判断一定要准确,说理要严谨。例4:(2012年江苏苏州中考试题,本题有删减)材料一:我国是互联网大国,网民人数已超过5亿。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谣言也在滋生蔓延,既有针对个人的诽谤,也有对公共事件的捏造,如不依法加强管理,将危害社会稳定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