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765530
大小:2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5-30
《教学案例 天山之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感受语言之美——《天山之夏》教学案例烟坪完小何璐【案例背景】海德格尔说,文本细读就是就是徜徉在语言之途,在语言之途散步,悠闲地散步。阅读现代作家碧野的《天山之夏》就如同在语言之途边悠闲漫步,边欣赏天上独特的美景。作家碧野先生紧扣天山景物的特色,用抒情的笔调,按游览顺序,依次从雪峰、溪流、原始森林、无边繁花、千里牧场五个方面对美丽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之夏进行重点刻画和描绘。在分析、赏读《天山之夏》的独特风光的教学过程中,我和学生就徜徉了一次碧野先生的语言之途。在欣赏课文中“无边繁花”这一风景时,我首先让学生们欣赏了天山繁花的图片,接着便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自读与欣赏中,学生发现了“无边繁花”的
2、特点。同时,文中“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呢?”这一反问句,强调突出了无边繁花给天山带来的独特美。【案例描述】师:在雪峰的围绕中,牧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无边无沿,是一片奇丽的千里牧场。生:无边的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海洋”用来形容牧场,说明牧场宽广,突出了牧场的平展。师:说的真好!牧场还是怎样的?生:镶满上了双重富力的花边,被繁花包围着。师:天山脚下的繁花又是怎样的呢?请欣赏图片。(边欣赏图片,边用词语形容图片)生:繁花似锦、色彩缤纷……师:作者用上了怎样的形容来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呢?(生自读课文中的描写)生:花多!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3、生:文中写到“像织不完的织锦那样绵延”,“织不完”可以看出花多,“绵延”表示无限延伸,让我觉得这花多到没有尽头。生:“人浮在花海上”也说明花多,都把花当成海了,海多宽广,多大啊,能把海铺满,花肯定多。师:作者说到“浮”在花海上,换做“走”在花海上,如何?生:作者这是在夸花多呢!马走在花海中,人骑在马上,花儿没过马肚子,人就像是浮在上边了!生:我还觉得花儿颜色很多!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多美啊!师:同学们读得真仔细!作者写花,短短几句话就把花多,花色丰富给写出来了,我们再仔细读读,想象自己就置身于这样的花海中!(齐读)生:我觉得很舒服,可能能闻到花香呢!好想把花采来抱在怀里。师:说明你
4、很爱它们了,既然爱它们就让他们呢自由生在在草原上,多好啊!生:这段描写中还有比喻句呢,“想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它同时还是排比句,加强气势,在写花儿有多艳!师:作者精彩的语句描写让我们置身于花海当中,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呢?生:这是一个反问句,可以改为陈述句“没有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它更突出了花儿的多和美!【案例评述】直观图片的加入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没想到在朗读感悟中把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了。也许部分学生的回答天马星空,但总体来说是根据了课文内容来感受,这正是作者语言表述的魔力
5、。比喻句、排比句等句式的体现,把没见过的景象变得具象,变成了身边常见的晚霞彩虹,学生感受起来变得轻而易举。作者语言的魔力还体现在文章结构及字词使用上,“虽然……但是……”这一关联词,以及“浮”,花的特色就体现出来了。最后以反问句结束这一景色的描写,留出想象空间,学生也正好被带入这一景象之中去,致使学生能读出美景,欣赏到美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