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浅谈(402)——关于有效备课的几点思考

教学浅谈(402)——关于有效备课的几点思考

ID:37765338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30

教学浅谈(402)——关于有效备课的几点思考_第1页
教学浅谈(402)——关于有效备课的几点思考_第2页
教学浅谈(402)——关于有效备课的几点思考_第3页
教学浅谈(402)——关于有效备课的几点思考_第4页
教学浅谈(402)——关于有效备课的几点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浅谈(402)——关于有效备课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浅谈(402)——关于有效备课的几点思考          课备得好不好,应以能否促进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学生得到发展为根本,否则即使教师课备得再周详,再合乎模式,书写再工整也只能称之为“低效备课”,只有课前进行的是“有效备课”才能保证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如何促使一般性备课向“有效备课”转化呢?从以下几方面作初步探究:    一、课前该做哪些准备     教师拿到一篇新课文,一般总是急于写教案,教案定下来课前准备便算大功告成。其实写教案不是最主要的,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写教案之前的一段教学准备上。我们习惯上从教材和学生两方面作准备。就这两方面,“有效备课”

2、倡导的做法更接近学生和教学本身。    1、从备教材到解读教材      首先对教材要进行个性化解读。教材不是教师的“圣经”,而是教师要去加工和创造的东西,教师有责任去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对于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师要敢于突破教参上的条条框框,打破陈旧的观点,敢于融入自己的独特见解,给文章注入个人的学识,生活的经历,时代的观点,让它成为一个纳百川的开放体系。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放手去改组教材,拓展教材,超越教材,让教材亲近自然,接近学生,服务生活,从而保持教师自我处理教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其次要把教材变为“学材”。归根到底这是一个教材观的转变

3、问题。教师必须明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即把教材看成是一个例子,一个发展学生能力的“媒介”。作为以“导读”身份先行阅读的教师来说,已不是纯粹的个人化行为,一方面他要亲历阅读过程,另一方面要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揣摩阅读过程中的需要、障碍等。因此我们不仅要读懂课文本身的语言形式和思考内容,还要把它纳入教学的范畴,把握课文所承担的发展学生能力、人格、个性等方面的内涵,把它设计成“学材”,这才算读懂了教材。         教师还应亲身体验教材。教师研究教材要打破坐在办公室里,以读教材,分析教参为主的单一静止方式,应该像学生那样去体验学习过程。因此教师

4、大可离开书桌,去图书馆,去网络查一查,找一找资料,去大自然中嗅一嗅,摸一摸,能够操作的自己一定要先行动动手,可以去社会上了解的自己要去调查访问。带着这种真切而鲜活的体验走进课堂,才会和学生产生学习共鸣。所以“有效备课”要克服这种只分析不体验,只书写不实践的纸上谈兵式备课,积极倡导教师手脑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全身心投入。    2、从备学生到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       查阅一下教师的教案,不难发现备学生这一项工作成了例行公事,分析学生情况流于形式,教师几乎不考虑学生真实的想法,很少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与发展,分析学生怎么学其实质是为了方便自己教,生怕“节外生枝”

5、,把学生看成是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一个配角。       奥苏贝尔指出:“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因此“有效备课”提倡教师走近学生。鉴于以往备课教师在备学生时总是端坐办公室任头脑中浮现学生的情况,据此大致推测,现要求教师在写教案前一定要直接接触学生,深入到学生中去。就一篇课文可以先和学生谈谈读懂了哪些内容,收集了哪些资料,还想知道些什么,又碰到了哪些困难,在预习过程中用了哪些学习方法等等,这才是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这样的课前

6、沟通才是真正备学生,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在教案上处处给学生设防,想方设法把学生拉入设定的教学模式中。       “有效备课”还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备课。备课不是教师封闭式的个人行为,既然我们承认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那么他们就有权利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备课学生也应有发言权,改变教案生硬冰冷的一贯面孔,让学生的童言稚语和真实想法融入其中,这才能增强对学生的亲和力,最终被学生接受和喜爱。故“有效备课”鼓励教师课前与学生多交流,把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告诉学生,征求他们的看法,得到学生的支持,这样的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变“教案”为“学案”,“教少学多”,对症下药,而

7、学生也能真正体验到一种被尊重、被认可的的幸福感。教师也可以就某一问题和学生展开讨论,把课堂行为延伸到课前,拓展学习的时空,让学生觉得不只是课堂上才是学习。我就深深体会到让学生参与备课的好处。一位教师教学《彩色的翅膀》一课,把宝石岛上为什么不结西瓜作为一个大问题来讨论,从而弄明白植物结果与昆虫之间的关系,可学生了解我这一思路后说:“老师小瞧我们了,昆虫传播花粉植物才能结瓜的道理我们早已弄懂了,我们真正感兴趣的是课文的题目。”于是教师把原先的问题调整为“《彩色的翅膀》这个题目你为什么喜欢,为什么觉得它美?”结果学生兴致勃勃地读书讨论、交流,认识到“彩色不仅是昆虫的,也

8、是小岛的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