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742435
大小:4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30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质课教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质课教案第19课 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岳麓版七年级下册)金沙县清池中学任钧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荷兰、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民族观、战争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归纳总结“16——17世纪西方殖民者入侵我国哪些地区?我国人民又进行了怎样的抗击”等问题,培养学生归纳及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指导学生对比观察《中国地图》,分析现在中俄东段边界与《尼布楚条约》签订
2、时的边界有何不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16——17世纪中国遭到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历史事件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对外交往中各国既可以和平共处,也会兵戎相见,从而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②注重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③通过对台湾有关历史的演变过程和现状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关注现实,培养对历史的理解能力。④渗透法制教育《反分裂国家法》第一条、第二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了解16——17世纪中国遭到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史实,
3、分析中国被入侵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②通过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的初步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英勇不屈的民族,她的英雄儿女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领土完整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中国反侵略斗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页,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及其历史功绩;②雅克萨这战;③《尼布楚条约》。 难点:①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为什么纷纷侵略我国东南没海和东北地区;②为什么雅克萨之战是自卫反击战。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学生预习,出示思考题,然
4、后以问题为线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引导学生通过解决掌握本课知识。 导入新课 ①16——17世纪有哪些西方殖民者侵扰了我国东南没海的哪些地区? ②葡萄牙殖民者是怎样侵占澳门的?澳门又是怎样回到祖国怀抱?从澳门被占到回归说明了什么? ③荷兰殖民者是怎样侵占台湾的? 二郑成功收复 ①谁能用学过的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②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他是怎样收复台湾的?收复台湾有何意义? ③我们怎样评价郑成功? 拓展知识:《反分裂国家法》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
5、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三、雅克萨之战 ①16——17世纪我国的黑龙江流域遭到哪个国家的侵略?它占据了中国的哪些领土? ②雅克萨之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为什么? ③中俄《尼布楚条约》是在什
6、么情况下签订的?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平等条约?四、知识梳理1、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1662年,郑成功率军打败了荷兰殖民者,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2、明末沙俄强占了东北地区的雅克萨和尼布楚地区。3、1689年,清朝与沙俄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西方殖民者侵扰我国东南沿海1、原因:16——17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明末统治腐朽,海防松弛,给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以可乘之机2、我国
7、东南沿海被侵扰的具体情况西方殖民者我国东南沿海被侵扰时间葡萄牙澳门1553年荷兰台湾1624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目的:把台湾作为反清复明的基地,同时代表中华民族抗击西方殖民势力是,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民族尊言。 (1)收复台湾2、郑成功对台湾的历史功绩 ①设府置县; ②屯田垦荒; (2)开发台湾 ③开设学校; ④把大陆先进的农业技术传给台湾当地人民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
8、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史实时间台湾名称事件三国夷洲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隋朝流求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元朝琉球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明朝琉球沿用旧制管理台湾、澎湖。清朝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 表格里的事实充分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任何个人和集团企图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都是背历史和人民而行,都将受到遣责。雅克萨之战 1、爆发的原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