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ID:34760020

大小:77.1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10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_第1页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_第2页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_第3页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_第4页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概念解说    一、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含义    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指出: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 依托:依靠;凭借     (1)没有学科教学,法制教育便失去基础(借船过河,搭顺风车,学科是“船”和“

2、车”)     (2)法制内容与学科内容有密切联系,否则既无法“依”,又无法“托”(加速度-环境保护、八竿子打不着)     (3)学科教学为主,法制内容渗透为辅(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固有的:     (1)教材本身包含有(高中地理:水污染及其成因——水体污染现象-《水污染防治法》)    (2)可以引申、联系(高中化学:正确使用药物-《药品管理法》;高中音乐《梁祝》-《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    (3)可以借用、“借题发挥”(抄袭作业-《著作权法》)    (4)可以创设(高中英语:《cloning(克隆)》-创设“掌握了克隆技术,我们能

3、否随意克隆几个人”的话题)     教学活动中:    上课、辅导、作业、实验、实际操作、考试……(信息技术课-电子论坛-《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考试-将法制内容与考试内容结合,作为素材、作为背景材料或者直接作为考试内容等等。命题的巧妙性)    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    (1)具有一定目的(增加法制知识、树立法制观念、激发法制情感、培养法制行为。法制教育≠法律教育。不盲目)    (2)具有计划性(统筹兼顾、错落有致,相对全面、各有侧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积少成多、综合提升;730个渗透点、渗透内容、方法、目标、要求等等。不盲目、一个学科看起

4、来是不零碎、整体是统一的、系统的)    (3)有构思、有设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讲究技巧方法、因“材”、“课”施教。   (4)有原则(尊重教学、科学导入,份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    (5)学生、教材、教学形式(环节)、社会、法制综合考虑   (6)不伤害学科、不增加负担。     渗透:    某种事物逐渐进入另外一种事物,交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有“机”可乘,才能渗透   (2)有机结合:交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有主次、主客之分   (4)有分量、程度上的控制   (5)有过程、方法上的策略(因势利导、

5、循循善诱、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不露痕迹,不急不躁、不要求一蹴而就,明确提出追求趣味性、感染力、吸引力,强调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积极性)   (6)实现事物品质、性状的改变或因此而引起其他事物的改变(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法制素养。从质、量两个方面改变)    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    (1)法制知识>法律知识    (2)知识是基础(正确理解“知识”的含义:①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②学术、文化或学问。不要和素质教育对立)    (3)法制理念(意

6、识、思想、观念。意识、思想、观念不一定正确,但是如果讲“理念”,一般是指正确的观念。胡锦涛: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     (4)情感(情感: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此处泛指心理、态度、在个人情绪上的反映。嫉恶如仇、打酱油、敬畏感、恐惧感、马加爵)     (5)法制实践(行为、行为能力、控制力、药家鑫)     (6)法制知识、法制观念、法制情感、法制行为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法制情感教育也是法制教育。     二、关于法制教育中几个必须理清的问题     (一)法制教育是否仅仅是违法犯罪预防教育?    法制教育包含预防

7、性教育,但是不仅仅是预防性教育:    1.预防是有发生的可能性才防。按此理解,马加爵、药家鑫都可以不防。“学生不违法犯罪就行”、没有违法犯罪苗头就可以不管,实际工作中危害很大。    2.预防性教育只讲“守法”,强调“守”,既是被动的,也不完整。完整的法制教育既讲“守”,也强调“用”和“护”、“学”。    3.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既体现在法律法规中,更应该体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中,一个没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公民,不是一个思想健全、素养良好的公民;一个没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公民,如果将来参与到立法、司法、执法活动

8、中,后果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