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是故易逆数也

论·是故易逆数也

ID:37738264

大小:113.7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30

论·是故易逆数也_第1页
论·是故易逆数也_第2页
论·是故易逆数也_第3页
论·是故易逆数也_第4页
论·是故易逆数也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是故易逆数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是故易逆数也”中国霍斐然撰“是故易逆数也”出自《周易·说卦传》。《说卦传》是易家专业遗文,紧扣应用实际,不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相同。旨在探赜索隐,揭示人天奥秘,不局限于社会人事。其文简洁,其意缜密,虽有目共睹,却又非尽人皆知。其书幸未遭秦火,传承至今仍完整无缺。只因文笔古奥,原意颇费推敲,欲求弄通,却也有其难度。又因晋王弼“得意忘象”之说兴,“存象者非得意者也”之误导,遂至深恐“纵复或置而义无所取”(王弼语),于是鄙弃象数,高谈义理,从此象数之学流失民间,不为大雅所趣也。虽有《说卦》一篇“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之明文,纯象数内容,也去抽象说理。古今解者纷纷,

2、终莫衷一是。余不敢藏拙,谨将管见拟之成文,特此就教于高明。一、论天地之数中国传统数术之法很多,难于究诘。《周易》学说不离象数,象数具则义理在其中。有象自有数,有数自有象,象数如一,体现在至简至易的“天地数”之中。《说卦》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一节,专言卦象两两同位配合之理,已具天地数顺逆排列之式。接着“八卦相错”一句,将象数之间,妙笔连珠,相贯如一,融合象数,明示往顺来逆。诱惑古今哲人智士,不胜竭力思维。余也不敏,有趣于象数,并以大《易》原文为本。《系辞》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

3、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杭辛斋《易楔》卷四曰:“自来儒窜易经文,以天一地二一节,移置大衍之数五十以前,两数遂相混合,并为一谈,异论纷若,左支右吾,卒无是处,汉学家虽力纠其谬,而於两节之数理亦未能分析清楚,与卦象彖传相证明,乃沿谬袭误,以迄於今。程朱而后,言易者皆崇理论,言象者已不多,言数者尤少,偶有一鳞半爪,又皆似是而非,同人讲习,几於无可取资”。杭氏提出“天一地二”一节移置大衍数以前之非,但未讲明其所以然。(另详拙著《周易大衍之数释疑》中)同时可见,《易》以“天地数”法为宗,而不同於“先天数”、“后天数”、“河图数”之说。何谓天地数?来瞿唐《周易注》曰:“人

4、知河图之数,而不知天地之数”。明确指出了“天地数”与“河图数”之大有区别,不可混为一谈,颇早具卓见。二者所用十位自然数列相同,但其组合结构应用原理各异。一般已知道“天地数”重在阴阳奇偶之分,天数为阳为奇数,地数为阴为偶数。但未注意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在阴阳奇偶不同的性质上,有排列原则上下位置的不同,所以名为“天地数”。故不厌其繁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以至天九地十而止。实际是“天地数”如下排列的记录:一、三、五、七、九(天数奇)二、四、六、八、十(地数偶)1如此排列,何等醒目,“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等等,何其鲜明若此。小学生也

5、能计算,并不深奥,也不神奇。然何最后又说“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原来古人在这里是讲的“易数”,而不是“算数”,是“数代学”而不是“代数学”,是以数代事,而不是以数算数,是满足了象数之用,揭示人天奥秘之说。就中“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一句,颇有其特殊的内容。是言五“位”,而不是五“数”,相“得”即是得“位”,而不是得“数”。“各有合”,“合”为合并,合二而一,而不是相加所得“和数”。此句就有相互配合的象数缜密内容,待后文解说。方可明确。《说卦》曰:“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可知,“参天两地而倚数”即是前图简易的“天地数”排列原理,而不同于后世创立的“河图”数

6、法结构。“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即是《系辞》“阳卦奇,阴卦偶”的“天地数”成卦法。与邵子伏羲先天八卦之说不同。先天卦序与卦象阴阳奇偶不能尽合。天地数成卦是“一乾、二坤、三艮、四兑、五坎、六离、七震、八巽、九乾、十坤”,正是奇数为阳卦,偶数为阴卦。卦只有八卦,数则有十数,天地至大,包容万物,故重乾坤以括始终,非不自然,应重乾坤方符自然。此天地数成卦,得象数合一之旨,“阳卦奇、阴卦偶”。简明排列如下:一三五七九乾艮坎震乾坤兑离巽坤二四六八十从“天地数成卦简易图”排列可见,阳卦奇阴卦偶,象数合一,何等醒目。“天数五”即上排为天,为奇数,成卦为乾艮坎震乾。下排为地,为偶数,成卦为坤兑离巽坤。明乎此

7、,则“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之句涣然冰释也。此言“五位”,重点在“位”而非“数”,相“得”者,阴阳相配,故曰“相得”。“各有合”者,为阴阳全配,不但五位上下卦各得阴阳正配,上中下三爻各位皆得阴阳相配。故曰:“各有合”,即无一不得相合之式。正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原理。例如:一乾二坤,三阴三阳相配。三艮四兑,三阴三阳相配。五坎六离,三阴三阳相配。七震八巽,三阴三阳相配。九乾十坤,三阴三阳相配。五位皆各具三阴三阳相配。三阴三阳即成乾坤二卦,乾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