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海洋文化中的自然观和科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浅析中国传统海洋文化中的自然观和科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ID:37735451

大小:4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9

浅析中国传统海洋文化中的自然观和科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_第1页
浅析中国传统海洋文化中的自然观和科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_第2页
浅析中国传统海洋文化中的自然观和科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_第3页
浅析中国传统海洋文化中的自然观和科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_第4页
浅析中国传统海洋文化中的自然观和科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中国传统海洋文化中的自然观和科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中国传统海洋文化中的自然观和科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摘要】中国自古以来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中国的海洋文化的发展也源远流长。广大的沿海地区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中,靠海、观海、吃海、用海、思海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海洋文化。在这些丰富的海洋文化中的一些自然观和科学思想,历经千年依旧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对现在的我们的生产和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关键词】传统海洋文化自然观科学思想现代启示自古至今,中华民族栖息在地球上最广阔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侧,东临地球上最浩瀚的大洋太平洋。在这样一个负陆面海、陆海兼备的地域里,中华民族很早就和海洋打交道,开发海洋资源,开辟海洋通道。中华文明生长

2、发育的根基在陆地,“以农为本”的思想成为中华文明的主要基调,古代由农耕生产方式而生成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典型的“河流—大陆型”特征。但是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尽管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明显的“河流-大陆型”特征,但中华民族从来没有拒绝过海洋的召唤,时刻倾听着大海的涛声。中国既是一个内陆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所以,在中国文化的血脉中,既流淌着农耕文明的血液,也流淌着海洋文明的血液。正是这样,中国的海洋文化与西方海洋文化的冒险性、商业性产生了较大的区别,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海洋文化。一、中国传统海洋文化中的自然观和科学思想(一)自然观考古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中

3、国沿海地区就己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懂得了“木浮于水上”的道理,并随着火与石斧技术的改进,开始出现了最早的船舶—独木舟,为海上航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随着船的出现和捕捞工具的进步,近海渔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中国传统海洋文化自然观的发展是以“以海为田”5的海洋农业基础之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沿海地区的人们通过长期生产生活活动的体验,不断积累起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包括海洋地貌、海洋气象、海洋水文、海洋生物等多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海洋型或者有海洋色彩的自然观。远古时期,甲骨文中有关海的字已不少。水流千里,必归大海是很早清楚的。庄周、屈原等人进一步思索,既然百川归海

4、,为什么海水不会满;又为什么不管大旱还是大涝,海平面却始终稳定不变。据此,先秦时已建立起海洋广阔无垠、深不可侧的海洋观,并又将海洋命名为“巨海”、“大壑”、“百谷王”、“无底”、“天池”等名称。【1】试论中国海洋文化及其农业性.宋正海.自然科学史研究.第十卷.第四期因此,在先人的心目中,便形成了对大海的崇敬和敬畏之情。从古代一些文献记载中也可以从之体会到这种崇拜和敬畏之心。《诗经·小雅·污水》最早提到海。《庄子·秋水》言“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将河海对比,衬现了海的浩翰与人类及物质世界的有限、无常。在中国的历史中,中国人民往往会对力量强大的、不可解释的东西产生畏惧和崇拜

5、的心理。因此,中国沿海地区的海洋活动的发展中,逐渐发展形成了与海洋有关的信仰。夏商周已开始祭海。唐代封四海为王。后来又形成了中国航海家的保护神——“妈祖”的形象。这些海洋神灵、海洋信仰的出现,是人类向往海洋、开发海洋的一种体现,也是尊重海洋、敬畏海洋的一种标志。(二)科学思想中国古代沿海地区的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为了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进而“兴鱼盐之利,行舟楫之便”,逐渐总结和掌握一些科学思想。比如,《吕氏春秋》提出了水分海陆大循环的学说,《管子》提出维护生态平衡的理论和合理开发生物资源的思想等。早在东汉时期,王充就提出“涛之起也,随月盛衰”的潮汐月球成因说和潮月同步原

6、理,创元气自然论潮论;发现了高潮间隙;提出暴涨潮的地形成因说。东汉马援在琼州海峡两岸树起了潮信碑,供渡海者使用。唐代窦叔蒙应用天文历算法,精确推算出潮汐周期为12时25分12秒;总结出潮汐的半日、月、年三个基本周期;发现了分点潮;绘制了直观的天文潮汐表。五代末赞宁和尚编制了钱塘江潮候口诀。在此基础上,1056年吕昌明编制了《浙江四时潮候图》。此潮汐表在元代刻成石碑立于钱塘江畔浙江亭,供渡江者使用。先贤们试图通过科学的方法解释潮汐的成因变化,为人们渡海提供科学的安全保证。另外,对潮汐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5壮观的暴涨潮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学艺术中突出的主题

7、。描绘钱塘江暴涨潮文学作品是大量的。东晋有顾恺之《观涛赋》。唐宋时不少大文学家留下观潮作品,如唐代有白居易《咏潮》诗、李益《江南曲》、姚合《杭州观潮》、罗隐《钱塘江潮》等。宋代有蔡襄《和浙江口观潮》、米芾《海潮诗》、陈师道《十七日观潮》等。范仲淹、苏轼也写有观潮诗多首。可知观潮画最早的是唐代李琼的海涛画。宋代有赵千里的夜潮图、李嵩的《钱塘观潮图》、《夜月观潮图》、夏珪的《钱塘观潮图》,宋代还有《旭日观潮图》、《观潮图》等。正是先贤们对潮汐的准确推算,才使得文人墨客有机会在恰当的时机体会到潮汐的壮观景色,为后世留下宝贵的诗篇。古代先贤们从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