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案例:对“概率的意义”教学案例的思考

初中数学案例:对“概率的意义”教学案例的思考

ID:37730534

大小:5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5-29

初中数学案例:对“概率的意义”教学案例的思考_第1页
初中数学案例:对“概率的意义”教学案例的思考_第2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案例:对“概率的意义”教学案例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动态生成中学习概念——对“概率的意义”教学案例的思考一、背景介绍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以改变学习方式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已逐渐被广大教师引入课堂。但是,对于概念课,老师们总是采取一些比较传统的方法来教,即“给出概念——运用概念”的方法。这种教法对于“双基”的落实有很大的好处,但学生的参与少,学习被动,感到枯燥。这也是本人在教学中感到头疼的一件事。前一段时间听了“概率的意义”公开课,收获颇丰。二、案例描述对于“概率的定义”,用投币实验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得出定义;第二步:理解定义。第一步分六个过程:1、猜想抛

2、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猜想“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0.5。2、请学生抛掷硬币两次,与猜想有较大偏差。3、请第1、3、5排的同学抛掷硬币50下,落地后同桌记录结果在表1中。表1抛掷次数(n)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正面向上”的次数(频数m)“正面向上”的频率(m/n)4、给出数学家的试验数据(表2)并请学生进行分析。表2抛掷次数(n)“正面向上”的次数(频数m)“正面向上”的频率(m/n)204840401200024000100001061204860191201249790.51810.50690.50160.50

3、050.4979学生得出结论: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与0.5的偏差越来越小。5、将数学家的试验和学生自己的试验绘制成散点图(图1和图2)通过两图的比较学生得出结论:试验次数越多越容易出现上述规律。21、给出表3和表4进一步得出概率的定义。表3某批乒乓球产品质量检查结果表抽取球数n5010020050010002000优等品数m45921944709541902优等品频率m/n     表4某种油菜籽在相同条件下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每批粒数n251070130310700150020003000发芽的粒数m24960116282639133

4、918062715发芽的频率m/n          第二步是通过几个问题的解决来理解定义:问题1:根据概率的意义,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某位射击运动员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射击练习,三次全部射中10环,于是他说自己射中10环的概率为100%。(2)在大量重复试验中,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在不断变化,因此,该事件的概率不是确定的值。学生经过交流、讨论后,得出以下结论。频率与概率的区别: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是一个常数,而这一事件发生的频率是波动的。频率与概率的联系:当试验的次数很多时,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相应的概率附近,因此可以通过大量的试验,用频

5、率估计概率。问题2:请同学们根据概率的定义思考事件A的概率P(A)的范围。一、收获和体会1、本节课在动态生成中由“概率”这个概念的产生、形成过程,完成对“概率的定义”的学习,步步深入,自然流畅。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亲自参与了猜想——试验——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过程。学生通过大量的、亲身的试验活动,感受到随机事件既有随机性,又有统计规律性。2、执教者为了深化对概率意义的理解,从三个方面(字面理解、错误辨析(辨析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确定范围)对概率的意义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深入理解,与时下有些课只追求表面的热闹、浮华相比,足见执

6、教者对学生“双基”的重视。3、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基本能力已经得到锻炼,知识的由来已经弄清。在概念形成后,执教者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逐层深化,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能力。正是因为教师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才会在动态生成中形成概念和理解概念。这个案例给我们提供了概念课教学的很好的范例。四、反思与讨论1、抛掷硬币试验虽然比较简便易行,但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感觉在简单的重复试验中,得出他们已经认定的结论,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于是有许多学生不做试验而随口说出“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的结果。因此,我们在课堂设计时,确

7、定当前学习内容的知识生长点时,因结合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现实水平分析。2、分组时,因为是两人一组,组数较多,学生得到的试验数据也多,为了让每个数据都起作用,可让每大组(两小组)制作一张表格(表1)和一幅散点图进行比较。这样就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的目的,使每个人都学到知识。3、这个案例虽然给我们提供了概念课教学的典范,但如何把这种范例扩大到别的概念课的教学中,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