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725722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9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青州三中高二语文导学案编号:教学课题课型主备教师把关教师使用教师使用时间、班级《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新授于利群李传兴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体会其于沉静之中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学习重点、难点:体会其于沉静之中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教学过程一、预习内容1.参考基础训练第7页,了解陈子昂的生平简介及思想二、基础自测1、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人。迁右拾遗,故称陈拾遗。因反对六朝柔靡诗风,而被后人奉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他的作品以《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为代表,作品指斥时弊,风格高古,有
2、汉魏风骨,是他的的诗歌理论最好的体现。2.诗词补充:《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三、文本研读:1.朗诵诗歌,初步确定本诗是属于表达类型的诗篇。具体分析:⑴.首联“银烛吐青烟”用了一个“”字,使人想到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在银烛的青烟上。“金樽对绮筵。”用了一个“”教学设计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了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⑵诗的三、四句“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是什么意思?请把它译成现代汉语。⑶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3、,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转到的所见。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里一个“”字,一个“”字,表明。⑷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2.体会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探讨诗人是如何从空间与景物的描绘中写离情别意的?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跟随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
4、。可以用下表来显示:空间:离堂华筵(室内)别路山川(户外)洛阳古道(遥想)景色:银烛青烟明月高树悠悠远道金樽绮筵长河晓天情感:三、课堂小结这首诗中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火”则悲吟太过而感情浅露;“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此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五、当堂检测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①这是一首送别诗,请根据诗歌内容分析,严维
5、是在哪里、在什么季节和时间送韦参军?送别地点是在江南还是在江北?韦参军要去哪里?②这首诗有几句写得非常精彩,请结合一句进行具体分析。学生总结积极思考勤于动手天才来自勤奋!六、课后巩固作业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⑴赠别诗一般都写的缠绵悲伤,这首诗却别具一格,其特点是什么?答:。⑵前两句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答:。问题反馈教后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